目前分類:中國, 旅記 (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開張沒有很久的Starbucks輕啜著涼掉的熱抹茶拿鐵。

  印象裡,小鎮上的Starbucks應該是冷清不多人的小小空間,卻在推開玻璃門後,感受到那種似乎是因為人聲鼎沸與陽橙燈光而營造出的滿室溫暖。原以為也許是店裡的不便宜消費對於這裡而言還是太高昂,也以為或許是有能力的消費者寧願到隔壁那些紙醉金迷的酒店。反正,就是沒什麼人會在這樣一個地方出現在Starbucks裡。


  坐上舒適嶄新的沙發,右前方坐的是操著閩南語、腿勾踞在椅子上的其貌不揚男子、右方透明帷幕旁的小小座位,圍坐著以粵語豪邁聊著天,似乎等待著女伴到齊再帶開的男人們,左前方是剛準備離開的禿髮洋人,還有前方不遠處的一群正襟危坐、說著標準普通話的青年男女。

  毫無意識望著來往過客,心中對周遭卻有著主觀意識。當小小的城市似乎只是為了滿足男人的天生飢渴慾望而存在時,有時,也許會讓人搞不清楚究竟要緊握杯裡寂寞遺世卻心安踏實的冷冷拿鐵,還是酒酣耳熱卻是穿腸燒灼的虛假溫存。

  人潮來來往往,有人汲汲尋覓溫存、有人滿街兜售溫存,充滿虛情假意逢場作戲各取所需的街上,充滿詭異光鮮糜爛氣氛,讓人不知該興奮或該不舒服。

  不過,如此的一個地方,卻正好可以讓自己把心緊緊關上,好好享受寧靜沈澱。

  《東莞 常平, Starbucks》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在東莞火車站前踞坐地上的是一群身著草綠服的入伍新兵,讓人想起許久前的記憶。

  那時是高中畢業時的大專成功嶺集訓。

  一大早聚集在高雄火車站前的,是大概當時自認為獨立穩重,現在看來卻是充滿稚嫩不成熟的一群高中畢業生。那時,雖然心理知道將面對的,只是短暫的預先體會從軍感受,但未曾有過長時間離家的經驗,對於那種未知處境應該還是有些小小忐忑。

  其實,對於當時的經過沒有太多記憶,只記得當時的火車上,滿是上成功嶺的高中生。火車,就這麼慢慢一站一站的接著一群一群的青澀臉龐往北駛去。時間似乎過了很久,但實際上卻只是轉瞬須臾,火車,駛入了成功火車站。

  偏僻地方的小小火車站,總是認為,那個火車站應該是專為運兵而設吧!?火車緩緩停下,遠遠見到窗外月台上的,是群整齊列隊、身著草綠服的畢挺軍人。那時,心理湧然浮現的竟然是種緊張驚恐,是種彷彿可能遭受折磨對待的未知恐怖。

  而火車停定了後,坐在位置上的學生們,誰也沒感離開。只記得那些草綠服的軍人,魚貫的上了火車,而那些火車走廊上、胸前標著「教育班長」布牌的軍人,瞬間讓空氣裡的氣氛凝至了冰點,心理的冷顫也提升到了無限。那種感覺,彷彿是一群搭乘奪命火車到了集中營的人們,等待士兵把人帶往慘絕境地的恐怖悲慘。

  時間過了許久,那種強烈印象依舊深深烙印在記憶裡。

  望著眼前背著軍毯、穿著草綠服的人民解放軍新兵,似乎,這些阿兵哥大概早過了那種剛剛從軍時的擔心害怕。但是對於即將面對的部隊生活,心理大概還是充滿了未知不確定吧!?對自己而言,那又是另一段記憶,另一段在壽山「前送營」裡等船送往「前線戰地」的記憶…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京東路與西藏中路的交會,一邊是舊時代延續下來、中國最早百貨之一的「上海市第一百貨公司商店」,另一邊是新世代裡嶄新摩登的「百聯世貿國際廣場」。舊時代的十里洋場裡,南京東路步行街上,有年代悠遠蔡同德堂藥店、老鳳祥銀樓,也有一字排開的Starbucks、Häagen-Dazs,和BreadTalk。
  似乎,各種新的舊的、東方的西方的,該有的留下來了、該來的也出現了。四方薈萃的國際城市,新舊東西交雜,也顯示出城市的兼容百物。光鮮亮麗的古老城市,延續下來的除了商業發展的熱絡外,也帶著點舊時文化的榮耀傳奇,上海人走路總是抬頭挺胸,臉上總是帶點不拖泥帶水的驕傲。

  順道轉過福建中路,到了福州路上的上海書城。建築本身,是新時代的水泥建築,吸引不了人。但是,建築裡面,讓人流連的整整七層樓豐富書籍,用「書城」來形容並未言過其實。每次到上海書城,其實總有種入寶山卻無法滿手歸去的遺憾。書架上越來越多的簡體書籍,不得不多認識些簡體字的迫切知識渴望,龐大可怕閱讀人群的蓬勃出版市場,讓人擔心繁體字「小眾」市場的坎坷未來。


  往著黃埔江走,南京東路頭接上了中山東一路。路靠著浩瀚江面,兩邊是和平飯店的北樓與南樓,而對岸是夜裡散發著閃爍晶瑩光芒的東方明珠塔。以前,都是從對岸與江邊眺望著外灘中山東一路邊上的絢麗風華,這次,挨著建築邊,從外灘十八號開始,一步一步踏向外灘一號,仔仔細細的感受著貼近建築的那種親切與魄力。

  漆黑夜裡,金的黃的白的燈光打在建築上,建築裡有哥德、巴洛克、新古典與文藝復興,建築反射出的柔和光芒,揮散融入在冷冷空氣裡,瀰漫著種迷離幻化的動人親切。過去那種遠觀的金耀璀璨,現在呈現眼前的,是堅堅實實的一磚一瓦,堅實偌大到有些讓人摒息讚嘆,卻又讓人想身處流連其中的黃澄富麗建築。

  華麗氣派的歷史悠遠建築裡,是讓人只能回到原點遠觀的昂貴奢華。Cartier、Giorgio Armani、Dolce & Gabbana,甚至到夏姿(Shiatzy Chen),各式俱樂部還有隨處可見的勞斯萊斯大型禮車。似乎,歷經了滄桑波折,許久之後,上海早已重新找回舊時代裡的那種昔日榮光。不過,當工農革命起家的毛澤東,看見自己一手創建的新中國,仍舊不敵那種豪闊資本主義時,不知作何感想?

  《上海》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十一月上海的夜晚,攝氏十四度的氣溫不算低,卻也透著些寒意。

  冷冷的天,踏上往黃陂南路的地鐵,滿是人的車裡卻有些蕭瑟清冷,讓人想起同樣在冷冽天氣奔馳跨過漢江的首爾(Souel)電車情景。似乎,冷的天特別容易勾起心中的過往景像。

  冷冷的天,到「新天地」卻是為了一杯「The Coffee Bean & Tea Leaf」的加州陽光冰砂,一杯久違不知多久的懷念甜甜滋味。或許,冰砂應該屬於充滿陽光的天,但冷冷的天,冰砂沒帶來陽光,帶來的卻是更冷的冷冽。

  新天地肯定屬於夜晚。

  夜裡的新天地,有種誘人迷離。算不上是燈火通明的夜晚,散佈綻放的餐廳酒館,點綴著螢虹火燭與黃橙微弱燈光,空氣裡飄忽著流轉光影,串延起來的卻有種即使沒喝酒卻讓人醉迷的醇美氣芬。

  穿插走進古意建築裡的靜謐小巷,可能不起眼的招牌門邊就是間獨立別緻的小店,也可能牆邊的几靜明透的落地窗裡就是正用著餐的旅人。特別喜歡嚷往人群邊的狹窄錯綜小巷裡,牆沿別緻亮橙招牌高掛,卻鮮少人跡的那種熱鬧中蕭瑟。搭著冷冷的天,漫步巷子裡,心可以是寧靜的沈澱獨立、放空自外,也可以隨時轉回到牆後的歡愉人群,享受那種熱鬧喧囂。



  新天地裡的舊公寓。刻意整理的展示空間,訴說著1920年代上海不是太富裕人們的日常生活。對現代人而言其實不算小的空間裡,有著當時的排置與陳設。舊時氣芬裡的舊時空間,雖然沒有科技時代裡讓人驚異深刻的生活發明,但開敞相聯的起居廂房、簡單生活器具,以及周圍的黑白泛黃老照片,營造出的反而是一種天倫相聚的溫馨暖意。流連舊公寓裡,望著各種舊時器物,想像時間往回走、想像當時在存在這個空間裡人們的言行靜動,感受舊時代裡曾經有過的歲月滄海。

  老城市與新時代的時空交會,也許當城市的嶄新發展帶給人們更便利生活的同時,真正能讓人留下真摯情感的,卻是對那種舊時代裡的艱苦不便,卻為生活而努力不解的深切懷念。

  《上海》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說是軍事演習!?

  起飛前五十分鐘,往返上海與深圳的飛機,竟然還停在上海尚未起飛。

  改了一小時後的下一班飛機,卻在飛機上等了三個半小時。時間,就在這種搞不清究竟原因為何,不知航空公司是否知情,卻仍究讓旅客上機的虛耗等待裡渡過。

  很難想像,若真得是軍事演習,竟能將每天運務量高達六萬多人的上海領空關閉五、六個小時。若真得是軍事演習,只能說中國軍方的演習實在太擬真,實在太莫明其妙。

  不過,其實最後大概沒人會知道延遲起飛的原因究竟是為什麼吧!?

  《東方航空, 深圳到上海, B737-800》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民俗文化村」裡,散佈著中國各種族民居村寨。

  比起景色建築模型,似乎實際建造的民居村寨更能讓人覺得親近。廣闊的中國,一直擁有著習俗風格極端差異的各種民族,據說,總共有五十六種民族。循著各個民族生活習慣、地理條件與傳統風俗的差異,同時演繹出了特色各異的建築形制與獨特民居樣式。


  文化村裡的民居種類,顯然是不及存在中國的所有種族數目,但其實也夠可觀。比起宮廷園林,反而更喜歡看各式各樣的不同民居,因為民居裡突現的,除了因為生活傳統不同而使居住空間機制各異之外,更有著各地居民長久與環境爭鬥所累計發展出的建築智慧。

  黃土高原上的穴居窯洞,在建材難尋的不毛之地裡省錢耐用;西南邊境崎嶇多山的少數民族山寨,吊腳樓除了適應地形也防蛇防蟲;傣家竹樓防水防潮、冬暖夏涼,適應著終日燥熱的熱帶氣候;廣大草原上的蒙古包易建易拆,伴隨著蒙古人的逐水草而居的草原生活。似乎,看見各族的民居,也看見了各地的生活而想實地去看看。

  接連著民俗文化村的是「錦繡中華」。廣大的園區裡,散置著中國各地套色建築的縮影。龍門石窟、萬里長城、紫禁城,再到圓明園,其中有剛剛開始熟悉的民居建築群、有金碧輝煌的皇家宮殿、有幽雅別緻的古式塔樓,也有峰迴路轉的古典園林。錦繡中華裡,看見了中國遼闊土地裡的各種建築奇蹟。

  「錦繡中華」其實是中國版本的「世界之窗」。也或許是長久演變下所逐漸塑造出的風格收斂,即使各民族的風格迥異,卻仍能在各式不同建築中找出那種異中求同的隱含規則。也因為如此,比起世界之窗有些混亂的各式建築、紀念物,錦繡中華裡的建築模型反而給人一種親切認同。

  不知走了多久,突然發現,想逛完佔地廣大的園區,就如同想逛完遼闊中國那樣的不容易。

  《深圳》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雖然到過深圳許多次,但卻從未到過「世界之窗」。

  步進世界之窗,映入眼簾的是正前方的巴黎愛菲爾鐵塔(Eiffel Tower),還有圍繞在中央偌大「世界廣場」周圍的各種石柱、希臘柱式、古巴比倫城門,還有世界各式文明的雄偉浮雕牆。

  一進到世界之窗,就感受到了一種廣闊壯麗的強烈魄力。


  穿過了「埃及門」邊,是有著歐式風格的「歐風街」。群聚的歐式建築,看來有些斑剝、有些陳舊。其實,歐洲的建築,大部分本身就帶著些歷史、帶著些舊味,不過,眼前那種斑剝陳舊,卻不是原始建築所顯露出的親切舊味,而是複製水泥建築似乎因為年久失修所顯露出的不舒服感覺。

  心中仍遺留著世界廣場的震攝,卻在一門之隔邊,開始感受到落差。畢竟,人工方式複製回真實的居住空間原本就不容易,也或許,小時候到了這種地方,會假裝自己就身處在遙遠異境的迷人氣氛中,但現在,很糟糕的卻是多了些嚴格批評。

  世界之窗裡,把想像得到的世界風景都搬了進來。不再去想那些大部分看起來並不逼真的模型,至少,想塑造出如此規模的模型建築群,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從美國總統山(Mountain Rushmore)走到德國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再從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走到柬埔寨吳哥窟(The Angkor Wat)。弔詭的氣氛一直環繞身邊周圍,至少,當在印地安區時聽見中國音樂,瀰漫在非洲民居空氣裡的是史特勞斯的圓舞曲,那種不搭調的環境直接影響了周遭感受。

  勉強不去思考,想像遨遊在廣闊世界裡,即使,所有的東西看起來其實是顯得粗糙不真切。

  《深圳》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鎮的外表看起來是光鮮亮麗,實質上卻是凌亂不堪。骨子裡裝著萬惡淵藪的富麗建築,晚上顯得更加光燦耀眼,街上抹去有著跟自己一樣黑頭髮黃皮膚的臉龐之外,更像是第三世界國家的擁擠不舒適。

  這樣的城市,其實很難讓人喜歡,不過,在廣大遼闊的國度裡,似乎早就註定了發展程度快慢交摻的天生宿命。有些地方讓人懷念,有些地方,但求不厭惡。對於彷彿早已延滯了五千年的發展交會都集中在同一個時間點的遼闊國度,似乎更是如此。


  時常懷疑,到處充斥的擁擠吵雜人群究竟是從哪些地方蹦出來,大部分時間,喜歡光鮮城市熱鬧喧囂的歡愉快樂,此時,卻對於流轉眼前的蜂擁人潮感到煩心燥鬱。當統治者不容易,當中國廣大土地的統治者更不容易,當某些國家,累積了兩百年的外來移民才累積起的繁榮強盛,在中國,每天太陽一升起,就有幾萬、幾億人要吃飯、要養活,從幾百年前開始,一直是如此。人,如同等比級數般的疾數成長、飛快擴張。

  地廣人眾的土地上,太多事項亟待開拓發展。不過,短時間大概沒法習慣這個城市吧!?

  《東莞》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大陸的「拼經濟」,簡直到了種神奇的境界。

  過去,吃飯要飯票、出門要路票,多年後,卻是走到哪都要花錢買票。在廣州,到公園、紀念堂要門票,到博物館要門票,竟然連進到寺廟也要「廟票」,而寺裡有塔想上塔,竟然也額外要「塔票」。兩天下來,背包裡多出的,竟是一整疊的各式「門票」,一整疊讓人想匪夷所思的各式門票。

  去掉了各種惱人的門票,其實還是感受得出廣州的歷史、廣州的文化。

  有些開始熟悉廣州的多樣風格與迥異氣氛。有靜謐的湖泊與夜裡兩岸金碧透閃的巨大江河、雙邊茂樹扶蔭的安閒道路、斑駁透著古意的舊時民居、熱血革命的光榮璀璨、洋溢歐式氣氛的中古建築,甚至還有瞬間就把時光拉回西元前一百多年的漢代古墓。即使是不知走了多少公里路的走馬看花,仍然讓人意猶未盡,至少,大概改變了當初想像裡應該是缺乏「文化」的南邊城市那種呆板觀念。


  如同廣州這樣,多個朝代都在同樣位置延續著同樣規劃的城市其實並不多見。北京路上的宋元明三代道路剖面遺跡上下交織比鄰,使人感到某種不同歷史卻在同一個地方交錯縱橫的莫名感動;坐在越秀公園巨樹盤跟錯結纏繞的明代古城牆邊,想像自己在同個地點往回走上四百年的神奇歷程;遙想清代戍首砲台城壘的將士,土丘往下十多米的地方,竟是二千年前南越國王的安寢之地。其實,這種近在咫尺之間的時空交錯,著實讓人在轉換的瞬間,感到明顯落差不習慣,不過,卻也在那種時光跳躍魅惑中,帶來另一種歷史就隱隱藏在自己腳下的興奮刺激。

  海峽兩岸的深雜感觸,同樣在廣州的弄小道與裡歷史遺跡巷迷惘交橫。街巷小店裡,熟悉的孫中山畫像與毛澤東、周恩來並列同販,中山紀念堂裡「國父」銅像腳下的「國民政府建國大綱」與紀念碑下的「總理遺囑」,與共產黨對於「前朝」民主先行者孫中山的顯著貢獻同聲齊揚。

  而海峽另一邊,是無釐頭的去蔣、去中國,「中國」,變成「台灣」,「國父」,變成「孫中山」。面對著同樣讓人迷惑的海峽兩岸糾結歷史,想起小時課本上殺朱拔毛的同仇敵慨、跟著大陸人一起批評文革時的文化浩劫,似乎已經失去判斷是非與「統戰」與否的能力。腦中,竟然突然浮現起清初明朝餘主逃退南方甚至「某個小島」上自立為王的歷史片段。對於歷史,其實從來沒有對錯,只有勝的人寫歷史,敗的,永遠只是勝者手下的一個篇章。

  時空交疊的矛盾情緒。漫步在仍不斷迅速變遷中的城市,一部份邁向繁榮進步,另一方面,卻企盼維持著悠遠歷史。

  《東莞》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午後下了雨。

  兩旁植滿林蔭老樹的古董街,沒有喧囂的外客遊人,雨後濡濕的道路與水滴緩落的綠油樹葉,帶些微微涼意,使得空氣顯得更加清晰嬌嫩。比起香港「荷李活道」古董街的的車流不息與吵雜人聲,荔灣湖畔的西關古玩街,讓人感受到更多的悠靜、更多自在。也許,應該在這種使人心神沈澱的安閒空間,才能讓人更充分領略古玩古董裡的雋永興味。

  相較於北方動輒是正統多朝古都的悠遠城市與政經活動中心,南方的「廣州」,即使稱不上是「海角天涯」,也至少算得上是「化外之地」。然而,比起北方的歷史古都,若要說南方城市沒有文化,那廣州絕對是個新舊雜陳,同時充滿歷史矛盾的城市。

  廣州,雖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卻未曾是正統王朝的欽命都城,卻在近代的短暫的歷史裡,成了曇花一現的總統府所在;廣州絕對不會是歷代君王想積極優先建設的城市,卻因為地利之便而成了中國海上絲路的經濟發展樞紐,甚製成了「達摩」東渡的中國佛教禪宗發源地;廣州從不是中原正統王朝需花費太大心思鎮壓戍守的邊疆城市,卻成了近代西方民主風氣東漸,而後推翻當朝政權的關鍵革命發源地。似乎,廣州就在有限的歷史陳跡中,以及有意無意間,串連起悠遠過往與近代外誨入侵,以及政權交替更迭間的微妙關係。


  下過雨的下午,迎面吹來的是珠江遼闊河面的清爽微風。「沙面」區域英法租界的舊建築,點綴著獨特別緻的餐廳小店與濃綠老樹,空氣中瀰漫厚厚歐式味道,飄散著悠閒、充斥著慵懶。繼續走過整齊羅布的綠蔭大道,終點,是沙面瀕著廣闊珠江的最南端。望著江面,感受著周遭,突然驚覺,眼前的世界從不久前的純粹中國,跳躍到了絕對歐式的建築群裡,心中,似乎處於方寸城市裡的極端時空轉換而衝擊激盪。

  「陳家祠」也許是廣州裡那種「純粹中國」、「純粹嶺南」的極致。三進五間的整齊對稱偌大建築,點綴於典型嶺南青磚所構築成的屋舍主體之上的,是隨處可見、讓人驚嘆,同時與建築相呼應的繁多雕塑頂飾,幽靜庭院長廊與到處散佈的磚雕、石雕、灰塑、壁畫,巧妙交織搭配,迥異於北方宮殿建築的豪邁氣勢,而充分呈現出南方古典民居的精緻秀麗。


  水、火、空氣和土,是古巴比倫人構成世界的四種元素。對於人類文明發展,「水」是絕對無法或缺的重要因素,對似乎也是為何世界歷史中佔有悠久鮮明記載的大城市,總是濱水而群集、濱水而繁榮,要不,就是挨著海洋,要不,就是接著大河。同樣是歷史裡的城市,同樣沿著河川,三江匯流而成的珠江貫穿廣州,散發出水畔城市擁有的幽雅浪漫。夜晚,平底船緩駛江面,華燈初上,兩旁盡是繁華晶燦,白天鵝賓館、粵海關總署、塔影樓、愛群大廈等新舊建築連綿比鄰,金褐燈光交織著閃爍霓虹,夜裡,更加輝煌璀璨,偶爾交叉相會的其他遊船,一樣裝扮得耀眼迷人,在黑幕低垂的飄盪水面上,點綴出誘人景致。

  也許是午後下過雨的緣故,船速雖然並不快,但迎面吹拂而來的江風,卻是舒服裡帶些清爽,似乎,這個城市還是停留在夜晚最迷人。

  《廣州》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窗外是破舊簡陋磚瓦房舍與困乏無味制式方塊建築的交織雜陳。有時,實在懷疑自己對於建築空間的偏好與喜惡。總是想著新式建築的便利穩固,卻又愛接觸舊時建築時的親切緬懷;討厭新式建築的驕傲冰冷,卻也不喜歡居住在老舊建築裡的四壁殘破粗陋。

  各種新式乏陳與老舊破陋的建築,盤據散佈在劇烈蛻變的遼闊土地上,各種最新的、最破的,矛盾衝擊感官視覺,畫面營造出的,是種貧瘠困窮中帶著發展企圖的淒清情境。那種感覺,似乎是不想去正面直視,卻又忍不住凝眼注視。


  飛馳高速的火車,急騁拖著窗外的走馬風景、拖著窗外的新舊交錯。窗外時空顯現出的單調冷淡,恰與手上「時尚旅遊」雜誌上充滿紫色寧靜魅力的照片形成強烈對比。但此時,那種近在咫尺的眼前陳舊不協調,似乎比照片裡的遙遠夢幻,更多了幾分真切實際。

  《和諧號, 東莞-廣州》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大白天走在路上,陽光炙熱得灼人,腦理閃過的卻是「極光追殺令(The Dark City)」這部電影。

  電影裡是描述一個永夜的城市。城市裡,每到午夜十二點,瞬間所有一切都凝固靜止,建築升起、變換、消失,人的記憶也被清洗、抽換、取代,並且變換了角色,今天是門房、下一次可能變司機。整個城市就在週而復始的旋幻變化裡繼續運作,而且在永遠也見不著朝陽的永夜裡輪轉循環。


  在這樣的城市裡想到那樣的電影情節,有點詭異。不過,身處在陌生的城市裡,卻像是電影裡,自外於周遭環境的主角一樣,彷彿在真實絕望與詭譎迷離的奇幻境地裡浮游漫步。

  真正夜晚降臨,同樣有著某種迷惘困惑。人群擁擠的夜市街上,充滿著某種讓人不舒服的氣味。人很多、賣著生活日用品衣服褲子的夜市街上,其實根本不會想去看攤子上的東西太多眼。突然閃過「首爾(Seoul)」裡「明洞(Mingdong)」夜市的人往人熙景象,但隨即更正了自己的想法。到處是喇叭亂鳴車陣呼囂、到處是髒亂不堪雜亂景象,不像明洞,倒是像「普吉島(Phuket)」上的「巴東(Patong)夜市」,只是臉孔的顏色換了、說的語言換了。

  也許,還是難習慣這種城市風貌吧!?

  《東莞》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香港似乎到處都在慶祝「回歸祖國十週年」。

  對於十年來香港的變化沒太多的注意,不過,十年來「祖國」的變化肯定是十分劇烈。青藏鐵路、洋山港、磁浮列車,甚至即將到來的奧運申辦。似乎,「祖國」的發展早已一日千里。

  第一次藉由七月一日剛啟用的「深圳灣」口岸通關進大陸。有別於黃崗口岸的擁擠骯髒給人帶來的難耐不適,「深圳灣」是個乾淨明亮的新口岸,更重要的是出香港關與入中國關都在同個地方完成,完全免去重複上下勞頓的不便。

  其實,每次看見過去「水深火熱」的「共匪」不斷的進步,但是那個解救生靈塗炭的「復興基地」卻是持續老舊靜滯,總有種時空倒錯的莫名矛盾。即使,無可否認在中國大陸,大部分的地方仍舊讓人心理存在著某種不安全感,但是,卻明顯感受到這個地方的迅速變遷與進步。

  似乎,身處在東西地方進步到讓人感嘆,某些東西又落後到讓人無法忍受的地方,還真需要對於周遭事物的某種迅速適應能力。

  《東莞‧廣東》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鼓起勇氣在「台灣之外」的地方剪頭髮!

  這麼說其實不全然正確。若把過去在金門當兵時營區裡剪一次頭髮50元台幣,而且三分鐘之內便搞定的「俐落」減髮而言,深圳的髮廊,即使技術再如何差勁、減壞掉的風險再多麼高,其實都比過去那種「台灣之外」的減髮經驗好得太多。

  很難說深圳的消費究竟貴還便宜,比起內陸,聽說許多人根本沒機會,也不敢到這種物價相對高昂的地方來消費。畢竟,中國內外的貧富差異,還是顯著可怕得很。但若是由得到的服務,跟台灣的消費水準相較,「價格」的合理、接受與否,其實不言可喻。

  30元人民幣打發掉的「洗吹剪」,不到台灣五分之一的價格,還包含著按摩肩頸頭部,讓人渾身舒暢的「泰式洗髮」。或許,人到了大陸,身體特別犯賤,總是要被到處捏捏、到處搥搥才會感到舒暢愉快,這時,「剪頭髮」這件事似乎反而沒了重要。

  對於洗髮和減髮,人本身,似乎是越來越懶惰,台灣和大陸都一樣…從沿路上春筍般的髮廊就可知道…

《深圳》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深圳,其實一直沒什麼太大的好感。

  天空總是灰濛濛、到處都是施工的煙霧瀰漫、車子亂鳴喇叭,但大概沒法得到任何人的共鳴、街上總是一堆人,確充滿著濃厚的空虛疏離、夜晚霓虹閃耀,卻到處是燈紅酒綠…

  其實,如此形容深圳卻也不盡正確。

  距離皇崗口岸較遠的後來開發區域,其實有著與口岸附近不同的樣貌。口岸附近的高聳建築,較像是香港那種籠居式的高瘦整齊樓房,而沒刻意去記名字的新開發區域,卻是房舍高樓宜人、馬路寬敞與天空開闊的充滿生活機能的舒適空間。

  每次到大陸,總是不由自主感慨中國開發進步的飛奔快速。處處充滿機會,處處充滿發展,即使,處處仍然是充斥著新舊矛盾、貧富差距…

  電視晚會節目裡,有蘇永康、陳慧琳、與瘐澄慶,不過竟然也穿插著半瓊瑤、半劉家昌式的舊式旋律。或許,在中國,必須習慣新舊交織、必須習慣矛盾差異!

《維也納酒店‧深圳》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深圳竟然下起雨來。

  深圳的天,似乎總是矇層灰。黯淡沈悶的天,或許,居住在這樣的城市,大部分時間心情應該是同樣黯淡沈悶吧!?深圳是個外來人口聚居的雜燴城市,一千三百多萬人口裡,竟只有四百多萬的本地常住居民。外來人口多的人蛇雜處複雜環境,造就商業發展的繁榮與生活需求行業的蓬勃,同時也造成投機者的氾濫與治安的混亂。然而,在中國經過了以往的經濟改革,邁向建設繁榮的過程中,深圳,或許只是猛烈濠濤中的冰山一角。

  台灣最近的新聞,似乎同時成了大陸電視新聞裡的顯著焦點。很久很久前的過去,記得每當有大陸「反共義士」劫機來歸時,總是被台灣政府作為逃離共匪水深火熱、冰冷鐵幕裡奔向民主自由的最佳樣板。如今,從大陸民眾的口中,台灣竟成了領導者與民眾認定「以台灣為戒、放緩民主開放」的反樣板。今日的台灣政治,竟被「大陸同胞」形容成另一波文化大革命。

  這樣的說法,或許太過嚴重,但仍十分值得令人思索檢討。正當中國政府編列龐大預算,每年送二萬五千多人次的公職官員往哈佛、澳洲接受訓練教育、擴大世界觀的同時,台灣的官員,仍沈浸在鎖國短視的逝去消散榮耀中,正當中國政府宣示政府官員邁入技術、管理分工的建設導向組織架構時,台灣的官員,仍舊環繞在迂腐自利、上行下效的金錢政治迴圈裡。

  台灣的天,跟深圳一樣灰、一樣暗,或許,今天、明天、以後都是…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不是搭船往返香港機場與廣州,大概對虎門的印象還是僅僅停留在橫跨珠江口虎門大橋的那種巨大吊索結構壯觀景致吧!

  珠江口一帶對中國而言,除了是通往東南亞南洋地區的門戶之外,亦是西方人進入中國的重要門戶,也因此,廣州成了中國第一個對外通商口岸。虎門地處珠江三角洲出海口,是通往廣州的重要咽喉,其戰略位置重要性不言可喻。趁著上船前的空檔,到鴉片戰爭博物館逛了一下,對於強調愛國黨性的中國共產黨而言,清朝末年的外肆強權及國家人民的肌弱悲慘,似乎也成了中共宣揚傳達民族團結的最佳腳本。鴉片戰爭博物管裡,便充滿了慷慨激昂的悲壯歷史陳述。

  戰爭博物館區域裡最多的大概是各式火砲殘體。對於第一次鴉片戰爭前,虎門一帶高達十座砲台要塞,且火砲數高達四百六十座的壯觀景象而言,博物館中的繁多的炮體,或許只是冰山一角。也或許,對於一個長途跋涉且兵力有限的武裝船隊而言,想要攻克如此一個看來固若金湯的堅固要塞,並讓幾千年來以中心大國自居的中國低頭認輸,應是個難以接受的想像。但,在1840年代初的第一次鴉片戰爭裡,竟然兩件難以令人承擔的事實竟同時發生。

  西元1840年,亦即林則徐在虎門銷毀鴉片後的隔年,英國的四十餘艘船艦及四千餘名士兵,抵達中國海面。而1841年的2月26日,英軍以十八艘船艦,於一天內攻克了虎門要塞,十座砲台同時淪陷英軍手中。而四百六十門火砲,一發也沒射中敵艦。聽來似乎近趨荒謬的歷史事實,卻真實發生在許久許久前的珠江口。或許真如同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清朝學者魏源當時所檢討的,「砲台建置不得地」、「大砲安放不得法」,和「砲兵操砲不準」等原因,當時中國的肌弱不振與對海權武力之事的缺乏,遠超乎於人們的想像。也或許就如同趙廣超在「不只中國木建築」中所描述的,「昇平總比戰爭好,中國人發明火藥是用來燒煙花;一動不如一靜,發明羅盤並不是用來航海跋涉,而是用來看風水」,或許,中國人對於武力戰爭,總是被動遲緩的…而珠江口潰敗後,英國艦隊勢如破竹的繼續攻克鎮江、上達北京,最後,中國簽訂了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從此,香港落入英國人手中…

  坐在開往香港機場的平底船中,看著一望無際的滔滔珠江口,腦裡仍迴響著鴉片戰爭博物館裡那兩口林則徐的銷煙池遺跡;想像著當時的中國為何如此疲弱;更想像著自己是進攻的英國艦隊,滿懷擔心著中國的強盛武力而戒慎恐懼,最後卻發現對方竟是如此不堪一擊。剎那間許多不同思緒湧上心頭,卻被眼前突然出現的巨大貨輪拉回現實世界。

《香港 赤臘角機場》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廣州黃埔的街上,有著幾時年前台灣的感覺,有種地廣荒蕪,卻又人往熙來,明明是大街,卻又是身著居家,感覺似睡衣拖鞋的人群遊晃其中的一種奇特景象。似乎無事晃走街頭清閒民眾的漫遊駐足巷弄路邊,很難想像如此的安逸閒暇,人們究竟何以為生。街邊露天隨意擺放的桌邊,三兩成促的侷擁人們圍繞互望,飲酒談天,明明是大馬路邊的人行步道,卻擺上餐桌烤爐酒菜,有種恣意過頭的怪異不協調。

  拉了椅子,鼓起那種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的莫名勇氣,加入了人群,體會著那種入境問俗、見怪不怪的奇妙自得。也不知食物究竟新不新鮮、乾不乾淨,不過,感覺上否定答案的機率或許大上許多。點了鐵板爆鱔片,幸好來的是「真的」鱔魚片,雖然軟棉無彈性的鱔魚片讓人明顯感覺出極度的不新鮮,但比起上次在上海吃的「醬爆鱔片」那種罐頭般的粗劣乾澀滋味,即便不新鮮,但還是可口得多。

  或許,這一帶市場街邊燒烤所賣的東西都大同小異,烤茄子、烤韭菜、還有必點的成打成打烤生蠔。吃了過多烤生蠔,除了擔心會「乒磅叫」發洩無處之外,或許,更應該擔心的是肚子是否會因為吃了不乾淨的東西而拉警報…

  黃埔是個奇怪的地方,也或許那是每一個經濟未開發的區域皆會有的新舊夾雜特殊景象。沿街比鄰的破舊商店,過了吃烤生蠔的店家,是類似台灣的落後舊式KTV茶店、還有人群聚集圍觀的收費滑輪溜冰場,接著是成排群聚的簡陋零件修車店鋪。最後連結一起的,是外表看來像是酒店,卻是同事口中新開張Disco Pub的霓虹閃耀偌大豪華建築。不知道有多久沒再去過Disco Pub,也因為Ann不喜歡去那種地方,所以也跟著不再去。

  命名為「霹靂火」的Pub,名稱有些俗氣,典故不知是來自「水滸傳」裡的「霹靂火秦明」,還是台灣霹靂火看太多,仔細看了半天找不著劉文聰的相關「線索」,取名來源顯然已不可考,也不想考,不過「霹靂火」還真是個俗氣到不行的名稱。Pub的內部,是個長方形的深長漆黑區域,並排齊佈著紅色沙發及旋轉鐵椅,中央設了個跳舞的高台,DJ則在前方舞池上方播放音樂。大陸的Pub裡,或許唯一讓人感到親切的,似乎就是三不五時可聽到歷史悠久的台灣老歌,這種感覺或許相仿著過去西方人乍到台灣,卻發現台灣竟將西方超過賞味期限老歌當成風潮流行的有趣現象吧!?

  剛進Pub時,客人仍是零星稀疏,DJ播放著似乎不該在Disco Pub出現的不搭調流行歌曲,後來表演開始,歌手上台同樣唱著無法炒熱氣氛的歌曲。不知過了多久,舞台上出現了緩緩扭腰擺臀卻顯呆滯僵硬的清涼辣妹,現場音樂開始隨之震耳嘎響,超低頻的重低音不止鼓震著耳膜,桌上的燭台酒瓶,似乎也跟著節奏輕聲鏘響震動,而身體心臟更被劇烈地敲打衝擊,彷彿就像被關罩在密閉銅鍋內的老鼠,拿著鐵鎚持續敲打銅鍋一般,整個身軀都隨著敲打節奏轟隆撞擊震動跳起。隨著舞足辣妹的退場,現場氣氛似乎High了些,DJ台前舞池裡,陸續竄出了扭首擺腰的形色男女,隨著不斷播放的機械旋律起舞跳動。

  四個加起來將近140歲的老男人,也不知怎會突然飄移出現於擁擠舞池裡。只知道驚奇發現舞池裡的地板竟是底下裝了彈簧的鋼製分離地板,隨著舞客們的激擺扭動,鋼板也持續隨之上下偏搖晃移,如此當然又使得「附著」其上的舞客們順著震動的地板,搖擺得更形劇烈、更形亢奮。鮮綠色的激光雷射穿透閃動,白茫朦朧煙霧飄忽散佈,伴隨亮滅閃爍的銀耀燈光霓虹,營造出虛幻飄渺的糜爛幻境。輕輕閉上眼睛隨著旋律揮擺,隨著眼睛的間歇開闔,閃爍顫動的螢光燈打在人群熙嚷扭身的動感形象上,猶如停格畫面鬼影閃動暫留眼中,在農曆七月前一天,顯現出某種飄渺虛無幻麗的怪異昇華。不想去思考任何需花腦子思考的事物,只想讓身上如滴揮灑的汗珠浸透T-Shirt,讓身上逐漸堆積的脂肪消散一些。

  或許,Ann已生氣的無法入眠,但請相信,「叔叔真的只是來運動消耗熱量」而已,不是來做壞事的…

《廣州 黃埔》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星期日的豫園附近,讓人見識到了上海假日老城廂舊區人潮的可怕。猶如蝗蟲壓境的促擁人群,佔滿了每個可使用的空間。

  若不是看煩了園林,否則豫園的景致規劃其實有種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的獨特興味。遍佈園中的雕塑奇石、假山弄堂,曲折蜿蜒、層巒疊障、移步換景,沈遊豫園,常讓人有種密境探奇的驚喜意外,甚至園中圍牆中裝飾的起伏龍牆,更是他處難以遇見。

  建於明朝的豫園,遊歷其中,仔細觀察其實不難發現輾轉經手的主人中,仍是不乏仕宦高官。與拙政園相較,豫園顯然細雕豪華許多,隨處可見的走獸脊飾、燕尾飛脊、仙鶴祥鹿,讓人猜想園林主人應該是個好大喜功的炫耀之士。應該正名為「蟒牆」的龍牆上刻意塑出的四根爪子,明顯可猜出應是刻意與天子五爪金龍避諱不敬而雕塑出,不過,身處清朝,即使如此做,似乎仍然存在極高的大不敬誅族風險。總之,一面漫步遊晃,一邊卻開始想像建造這樣一座「高級住宅」所需的鉅額花費,或許,數百甚至數千兩白銀應該無法避免。如果,居住其中的是仕宦之人,那麼顯然必定是個貪官污吏,否則,憑藉清朝即使是一品總督也不過一百八十兩白銀的年奉,如何能夠豢養起如此龐大的園林基業與家僕隨從!?

  對於假山偽水的園林民居其實並不是很有興趣,若有選擇,寧願偏好窯洞土樓,而夜幕低垂的新天地,風格迥異的氣氛感受,緩衝中和了幾天來逛得有點疲倦麻木的園林民居。新天地與豫園的人潮一樣很多,唯一差異是比例明顯增加的同事口中所稱的「鬼佬」,亦即針對洋人,一個帶點嘲諷不屑卻又有趣貼切的舊時稱呼…不同於白天園林庭院,新天地則是屬於夜晚的世界。或許,無論再新奇雋詠的事物,看多了、處久了,還真是需要換換口味來調劑緩和。

《上海 錦江之星旅館》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古代民居中,園林庭院總是與有錢有閒的仕宦文人連結等義。自魏晉六朝之濫觴開端,歷經兩宋之蓬勃發展,到明清之形制成熟,數千年來,中國的王公雅仕,不知在這種典靜雅致的建築構造中,度過了多少玩物歲月。

  一直思索「拙政園」名稱的由來,無法參悟其義所在。如果當初建造園林的主人,是富賈望紳,那麼將自己的園林取此名稱,似乎擺明隱喻指責執政者之無能無為,而如果園林的主人是達官顯貴,取名拙政,豈不根本就是妄自菲薄、搬石擊腳?後來方才發現瞭解,原來拙政園是明朝御史王獻臣罷官回鄉後的寄託歸隱之作。如同晉朝潘岳「閑居賦」所述片段,「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整體所欲表達的大致是說,能力強的優秀慧士可於朝廷運籌為政,而無能力的昏拙愚夫,就只能在鄉下植樹種菜,亦即能力強的人謀政於朝,而沒能力的人為政於室。如此的名稱發想由來,其實對古時士大夫寡歡不得志、且帶有些嫉妒酸味的意念心聲,做出了明顯貼切的敘述與形容。



  身為世界遺產且為四大名園之一的拙政園,有著特別典型的園林韻致。一般園林的三個主要構成,分別是山水、花草與建築。拙政園裡的山水、花草與建築是融為一體的,在江南豐沛水鄉,以「水」為中心的設計規劃,到處是涓河幽湖依傍著老樹峻石,花木植種繁茂,池邊垂柳拂水,綠鬱輕搖的繁盛景象,帶滿了盎然生氣。時而點綴、時而成為主體出現的樓閣廊亭、館堂廳宇穿插交錯,節次比鄰,高低錯落,水波清池,浮光倒影。漫步其中,欣賞著周遭雅致建築與錦簇花草,想像著古時閑仕文人,漫遊林中,時而駐足瀏覽,時而玩樂吟詩的悠閒恬淡。可行、可遊、可望、可居的兼容機能雅致園林,一方面似乎顯透了古代時人的淡泊知足與悠閒自在,而另一方面,包含天地山水的玲瓏縮影世界,似乎卻也隱含了種想要擁有一切的企求慾望。

  徜徉舊時園林,想像舊時景物。想像著清時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在「見山樓」內治事謀劃,想像著清朝江蘇巡撫李鴻章在「卅六鴛鴦館」中策量議事。不同時代的人,看著相同的景致,過去的時事言行,成了現在的歷史遙想,而如今的人物點滴,也將成明日的隻字緬懷。

《上海 錦江之星旅館》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