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台灣, 旅記 (4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週五狂熱夜裡的一千五百萬瓦的震天嘎響。

  也許是歌者的聲音宏亮,也許是音響設備精確響徹,小小舞台上「Blue Corner」Live Band的吉他貝斯鍵盤電音狂熱撕裂,交錯著打擊鼓聲的鏗鏘吶喊,伴襯著歌者神情貫注的誘惑動人清楚歌聲字句,在空間不大卻促擁著滿滿酒客的Pub空間裡,流轉衝擊出某種臨場強烈震撼、穿透浸蝕滿場心扉。

  似乎,Pub空間外的寒冷凜冽,敵不過台上引燃發散出的熱力蔓延,以及酒客擁擠群聚混雜桌上猛辣熱酌酒精杯盤狼藉所堆砌成的密閉難以喘息。


  久違的EZ5,幽暗空間裡的光耀四射熱情洋溢,熟悉不變樂手的樂聲侵襲與撼人vocal歌聲。似乎吵雜震撼的環境,融入在那種幾乎忘了多久沒接觸的激情澎湃,暫時徹底解放拘禁拴鎖已久的心。刻意不去思索任何可能的羈絆束縛,只想讓內心凝滯靜緩沈澱清空,去收納感受外來刺激的劇烈起伏。

  Live演唱一開始的暖場,手上綁著不稱頭怪異長長紅布條的「紅布條」,歌聲一出,空氣中充斥著那種高慷激昂的綿延感動。衣著誇張亮豔且帶些肢體言語輕浮的「蘇子」,卻有著嘹亮厚實嗓音與熱力光鮮,加上絕頂抖擻搞笑魅力,配合新人男女生日壽星的被整激情犧牲演出,流暢帶出百分之五百不冷場high翻天。最後據說曾是周杰倫緋聞女友的吳佩珊,雖然嗓音充滿著低沈渾厚魅力,但同樣一流的冷場功夫似乎讓前段堆積出的激昂情緒降至冰點,不過,或許那也是讓全場high到高點冷靜下來的最佳釋放。

  週五狂熱夜裡的一千五百萬倍熱情奔放。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翻開那本寫著「中華民國護照」的綠色小本子,有時會莫名覺得在本子裡蓋滿藍色小印章似乎成了生活的唯一目的。

  又是到處晃的一年,不管是想去的、不想去的,喜歡去的、不喜歡去的地方,都只能從盡量裡面找出些微樂趣。也還會有更多想去的、不想去的,喜歡的、不喜歡的地方等待前方。

  有時,疑惑著為何有著「VISAS」內頁的本子,在經過某些國家海關時卻還要另外找一張上面同樣寫著「VISAS」的便條蓋章;也有時,讓人幻想或許哪天經過印象裡總有種詭異霉味的「桃園機場」時,翻開手中的綠色小本子,會驚覺原本八角形藍色小入境章上的「中華民國 ROC」竟變成了「台灣 TAIWAN」。

  當生活習慣了變,就很難再回到過去習慣的不變,當日子習慣了挑戰,就很難再去想像那種缺乏挑戰的落寞寂寥。或許,該對新的一年有所期待…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與天氣預報有著顯著差異的午後好天氣。

  天上散著參了點淡藍的灰茫淺白,雖然沒有晴朗夏天的碧藍炫耀,但空氣裡因陽光高掛照射大地所蒸著出的不炙熱淡淡溫暖,反而讓人感到輕鬆舒適。十二月底的天氣,不像十二月底的天氣,本該是嚴冬前的蕭瑟寂凜,卻有著初春時節的輕暖洋溢。


  田野小路旁的寧靜咖啡廳,其實分不清杯裡咖啡的好壞,也許在這種地方,貪圖的就只是那種鄉野田間的寂靜清閒,以及寒冷冬日裡的難得暖意。

  南投鄉間裡是油綠悅目的菜田、稻野裡等著插新芽的枯褐焦黃,與黃綠雜點的繽紛花田,路旁成列獨立搖曳的檳榔樹與繁盛茂樹,經常搭配交雜著路旁田外型難看一致、缺乏創意的獨棟房舍,而路邊餐廳有時裝飾混織著說不出特定風格的怪異組合,種種典型的台灣鄉間不知該算是自由奔放亦或是庸俗不耐的氣氛,有時讓人熟悉枯乏得想脫離逃避,有時卻又被那種簡單親切的自在吸引而陶醉其中。

  午後的舒適暖意與空氣裡的清新開闊,暫時讓人忘卻繁雜俗務、享受離世獨立的悠閒自在。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赤崁樓的依稀記憶,是來自於小時被父親抱著站在龜馱橫列石碑前的照片,而那似乎也是少數跟父親的合照之一。

  許多年後,再次來到赤崁樓,龜馱石碑依舊,但不知是否怕古蹟被破壞,石碑前多了列綠欄矮叢,似乎,在也看不見照片裡的景像。


  進入門口,望見相赤崁樓上的獨立相鄰的海神廟與文昌閣,那種對於視覺上的刺激,也是鮮明直觀的。赤磚紅簷的古老有型建築主體,垂花斗拱窗門上是藍的綠的紅的白的各色交雜。使得質樸古意的建築多些淡彩華麗的熱鬧紛呈。週邊彷彿高頂入天的瘦長椰樹,在黃澄夕陽下輕促搖曳,使得早時荷蘭人稱之為「普羅民遮城(Provintia)」的赤崁樓似忽更加夾雜某種南洋異國風情。

  現存的海神廟與文昌閣,其實是清光緒年代才於荷蘭人的舊城基礎上所搭建。而荷蘭人建城,為了防止漢人暴動,後來,漢人趕走了荷蘭人,再來,漢人降了滿人.似乎,新建築跟基於舊建築,甚至新建築取代舊建築的交替,其實也反應著歷史更迭與文化傳承的有趣更新。


  赤崁樓最高之處不過是海神廟二樓,立在不算高的高點上,週遭視野是繁華熱鬧的區域。然而,站在曾經是全臺灣最高行政機構「東都承天府」的建築裡,看見的卻是同時交織著遙想與感慨的曾經滄海歷史過往。

  記得小時後,總傳說著赤崁樓的古井其實是通往安平古堡地道的路口。據說有人曾經想一探傳說真實,卻因井底充滿彌漫的沼氣而作罷。也許,這種傳說,還是不要深入探索,就讓傳說一直是傳說…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最近不知算不算是迷戀上校園的那種氣氛。在校園裡,似乎時間自己會慢了下來。

  過去,或許會認為這樣的行為太浪費、太奢侈,但現在,倒是對那種肩著背包、踩著拖鞋、耳裡塞著iPOD,明明年紀一大把,卻會被誤認為是學生的毫無目的緩步漫遊而自樂其中。


  東北季風吹起,秋意漸濃,套上唯一的一件Tommy Hilfiger長袖T-Shirt,也許,領緣微微發黃的T-Shirt,是最後一次度過秋天。

  現今的世界,每天有太多資訊群聚刺激腦裡認知。有人積極勞苦、有人舒適慢活;一邊看著如何企業運作如何往內紮實鞏固、一方面又思索或許謀求藍海創新才更有價值;明明以為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是社會發展主流、但卻可發現社會成熟化的趨勢反而是朝向某種共享共榮、共同負擔的社會主義共產世界。

  世界的膨脹太過迅速,人的膨脹跟資訊的膨脹都是。有時,身處膨脹過快的世界,是應該放慢步調,把自己放空,冷冷沈澱靜默。

  無法確認假日出現於校園裡的學生們目的為何,不過,肯定羨慕懷念那種抱著一、兩本原文書,白天當擺飾、晚上當枕頭,遊玩多於讀書的那種悠閒天真。或許,配合周遭環境,步調慢些較好,即使,校園裡到處是激勵學生,想促使學生步調快些的種種標語。

  靠坐在摩斯漢堡那個能夠照到陽光的大扇窗邊,一邊翻著雜誌,一邊感受那種穿著玻璃透過的輕暖熱陽。還是喜歡摩斯漢堡的那種簡單自在,旁邊沒多遠的奇美咖啡,太矯飾、太厚重。回想過去,唸書時書桌邊總要有「床」以便隨時呼呼大睡的「惡習」,反而使自己似乎從未體會過這種輕鬆的悠閒。也似乎,下次應該到清大成功湖畔、水木書苑旁的咖啡店才是,否則,也許就太對不起母校…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街與老廟總是相得益彰。

  中國人的活動空間,常是廟搭著街、街連著廟,並非刻意,生活特性使然。老街經常是充斥商賈走卒來往穿流的熱鬧繁華,而老廟通常是地方仕紳聚會集散,居民信仰所至的精神中心。


  稍加留意,許多城市似乎不知從何開始,紛紛出現了許多復古懷舊的「老街」。而許多「老街」其實只能算是略顯刻意的城市舊時片斷,但在多年後,再次踏上三峽老街,卻見著了真正舊時街市的那種繁華鼎盛。三峽老街,是少數見到修復與保存皆看得見完整性的舊街。對於歷史、對於舊物,讓人驚奇的,其實是漫遊其中,感受周遭氣氛,遙想揣測悠遠人事景物時的虛幻真實。

  街的另一邊,是清水祖師廟。三個獨立的前殿與假四垂廟頂,無論廟裡廟外、木作瓦作,都有著少見的精雕華麗細緻。似乎,若真要比,華麗的廟體,比上帶著巴洛克風格浪漫雕築的完整老街,似乎是更勝一籌。這時,「超人」住的建廟,勝過「常人」住的房子。

  老街與老廟,相得益彰,卻也相與交鋒。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也許清水混凝土與陶瓷,骨子裡原本就有著相同的本質,所以搭配起來特別契合。

  上次來鶯歌的陶瓷博物館,似乎是許多年前的事,博物館本身其實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或許是假日的緣故,也或許剛好搭上陶瓷嘉年華活動,似乎比起上次,更多了些人氣、多了些親切。


  博物館本身,是清水模、鋼架與帷幕的建築,這類建築顯露出的,原本就是那種再平易不過的質樸簡潔。而展覽空間裡,是發展歷史悠久、看似簡單,卻總能透過設計者巧妙心思而創造出悠遠深邃的豐富陶藝,與清水模建築外表簡單樸素,卻總能憑藉身在其中者的心情意境所至,融入其中的幽深意境,其實有著殊途同歸的巧妙類比。

  同時喜歡恰巧遇上的特展,主題是「人間清歡」,訴說著的,是水遇見了陶。陶的世界裡,有著土、有著火,透明廣闊的空間裡,氣流動著,有了風,多了水的陶世界,氣遇風則止,風生水起。有了風、有了水、有了火、有了土,建構出了巴比倫人、中國人以及希臘人眼裡皆一致的混沌世界。

  簡單建築裡,簡單展覽空間裡的簡單主題,沒什麼特殊意念、沒什麼特殊想法,隨心所至而已。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校園裡的空氣似乎流動得特別緩慢。

  入了秋的的廣闊校園裡,即使驕陽高掛照耀,卻一點也不令人覺得燥熱,吹拂過來暖裡和著些涼爽的風,帶著點放鬆、帶著點閒適。也許,所有的事物都是相對的,過去,比起平日讓人莫名之間精神變會不由自主緊繃起來的工廠辦公室,過去令人覺得龐大冰冷的校園建築,竟突然變得親切悠然;比起不遠圍牆外光復路上的車流鼎沸的窒息燥鬱,過去偌大的乏陳校園,竟成了寧靜心靈的解脫自在。

  漫遊在交大校園裡,不想思考,只想靜靜感受那種返璞輕鬆的放空舒暢。

  管理二館裡,大廳牆上一邊掛著是「Top 100 Business」、「Top 100 Business School」等企業與學校的名錄,以及成為頂尖學校的願景,另一邊,則是偌大的世界地圖,地圖上標示的,則是以台灣為中心發散出的世界頂尖大學位置。仔細望著兩旁高掛的地圖與名錄,感受到的是學校躍升國際世界,培養學生國際觀的積極努力。感觸很多,畢竟那是台灣學生乃至一般人所強烈欠缺的。

  學校與現實世界一樣充滿矛盾詭譎。明明是連接在一起的校園,卻分屬著兩個不同的歷史,交大源自於清朝時的南洋公學、清大則可回溯到庚子賠款。而清大在台「復校」似乎有了新的校徽並廣泛使用,但正式的校徽卻仍舊是北京清大的原始設計。相鄰的兩個學校,充滿若即若離的複雜情緒,比鄰兩岸間的學校,同樣存著同源分治卻藕斷絲連的矛盾迷惘。

  走過交大校園裡標示著「交清小徑」,卻絕對習慣稱為「清交小徑」的小段路,是清大的學生宿舍區,另一條施工封閉的小徑旁邊,是住過許久的「鴻齋」。往下走過水木餐廳,比起交大的陌生校園,似乎還是湖畔風雲樓的周遭環境讓人親切熟悉的多,即使,總是無法理解為何會把一個看來還算愜意的小湖取了「成功」那樣庸俗的名稱。

  湖畔的風,帶走煩惱壓力。圍牆內與圍牆外,是兩個不同世界。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人總喜歡老東西。

  沒多久前營運出現問題的「台灣故事館」,沒多久前,又因為企業資金的支援而重新開幕。


  充滿著台灣老東西的地方,讓人懷念起許久前的記憶。

  老舊的招牌街景,搭搭配著黃澄燈光,使得空氣裡更顯露著一股日暮遙遠的古早靜謐。似乎,人的血液裡總流著些反骨,當過去那種刻意遺棄的刻苦簡陋成了塵封記憶,再次重新接觸眼前的時候,反而成了種興奮感動。

  街巷牆邊四處張貼的古老海報與標語,帶人進入時光隧道,回到物質不充裕的過去。


  牆上噴的「請勿任意張貼」標語,有些欲蓋彌彰,就如同小學時班長要大家不要吵鬧,聲音卻比任何人都大的奇特有趣。

  「蔣總統萬歲」的藍色圓形標牌,更讓人想起小時牆上隨處可見到的反共復興與效忠領袖精神標誌,只希望,過了頭的「去蔣化」風波不會無聊延燒到這個地方。

  「綠油精」、「明星花露水」、「小美冰淇淋」等有了「年紀」的曾經家喻戶曉品牌,經歷了時光滄桑,如今看來,更讓人懷念親切。

  而同樣在牆上寫著的「請勿隨地大小便」,則讓人反射式的往地上搜尋,盼著看到那種滿是紅色檳榔汁與口香糖渣黏成的黑色地板。


  種種現在看來覺得有趣的景象,過去,竟是日常生活中的不知不覺與理所當然。

  充滿懷舊的街上,人來人往。唯一漏了餡的,反而是街上熙來攘往,不合時空背景的穿著時髦行人。而穿著綠衣黑裙,裝扮成學生樣的工作人員,遇上了同樣綠衣黑裙,衣服上卻繡著學號的「正牌」北一女學生,景象有些有趣。不知,這是否算是種歷史的交疊?

  舊時的街上,也許最讓人覺得一點也不懷舊的,是那個一點也不可口的食物…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閒晃亂逛,在汶水溪旁遇見「泰安觀止」。

  也許是因為夏天並非溫泉的季節,泰安溫泉附近,看不見太多的泡湯人潮,卻多了些靜謐安適。汶水溪旁的獨特建築,某些角度或許可能被誤以為是施工中工地的建築,卻是刻意塑造而成的生活空間。


  對於樸實不加瓚飾的建築本身而言,「工地」與「完成品」之間,常只有一線之隔。然而,過程就是結果、沒法藉由外部修飾鑿痕掩暇的清水牆面,反而更多了份原始至樸、多了份誠懇紮實。在習慣了許多金碧輝煌的浮華建築後,單純的清水混凝土建築,穿插著啡褐鐵木與透明帷幕,交織混合於周遭的寧靜水池與青盎綠意裡,似乎更能打動人心,更能讓人感受到一種放洗鍊雅致的天地敞開。

  也許,沒了周邊的搭配,粗糙混凝土建築本身,就真得只是一棟讓人煩躁的工地廢墟,然而,而加上了鐵木帷幕與蒼木活水,卻多了生氣盎然、多了親切活現。


  或許,媒體炒作下的安藤忠雄熱,讓人以為清水混凝土式建築,就是安藤忠雄式的建築。無意貶低或挑戰安藤忠雄的大師地位,只是如此類比似乎對建築本身有失公允,建築本身就是一種風格、一種素材,而透過建築師,則是進一步組織風格與素材本身,賦予靈魂情感,給人對於單純的素材有更豐富的演繹與感動。

  非專業的眼光,對於建築本身,不想參考太多的評論與批判,只想用自己的眼睛與心靈去融入與接觸。漫步在鮮少人囂的泰安觀止,感受到的,是引人流連的寧靜自在。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被陽光照耀得反射出白潔光霞的渡船疾駛於波光粼璃的淡水河上,放眼望去,寬廣遼闊的河面,是閃爍著黃橙金光的清朗天氣。空曠無垠的天際上,多了些淡積白雲,使得天空顯得有些淡白飄渺而少了些藍,否則,應和著靛藍江粼,深的、淺的碧藍交織,開闊景致或許將更加誘人美麗。
  露台外,中午過後的空氣少了點風而有點悶,使得身上帶點汗水的黏膩,不過那種黏膩是冷氣房待了太久,讓身體重新回復自然的怡然黏膩。許久未曾有過的清閒,從日升正午呆座到日落金碧陽光灑落的清閒,下午的空氣,微風徐吹,除混了點初夏的暖和盎然外,也混了點不遠外海處的想像鹹鹹海水味,遮陽布幔隨風飄動、微影搖曳,顯得有些輕鬆、有點慵懶。

  喜歡在褪了擁擠人潮的淡水河邊的簡單寧靜,那是假日人群湧入而營造出熙嚷喧囂時所無法想像的自外放空。沒了人,空間多了些遼闊寬廣,心,也多了點輕鬆自在。忘了距離上次這種愜意心境究竟是多久之前,似乎,對於盲目勞碌終日的人們而言,這種簡單的小小幸福竟然如此遙遠。

  翻著攤擺桌上的書本,望著遠方的雋麗青空碧粼,舒暢的微風與自在的空氣,讓人忘卻束縛而放空呆望左顧右盼。被那種暖洋慵懶氣氛感染的腦子,無法專心一致,似乎,這種天氣、這種情境,只適合用來空想發呆,不適合專心唸書…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Mar 16 Fri 2007 22:56
  • 高鐵

  「坐火車 過山洞 山洞長又長

   妹妹學數數兒

   看看數到幾 山洞才過完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數著數著睡著了」

  勉強記起不知是否記錯段落,既不押韻亦無對仗的文字,是小學時國語課本裡的課文。

  小時候的火車,是拖著週期性隆隆聲的龜速綿延連結車廂。

  早已忘記過山洞時究竟是否數山洞。不過,記得的是過山洞時,配備著可往上拉起通氣窗戶的車廂裡,持續由窗戶灌進車子裡的陰涼冷風與不潔空氣;記得的是天花板上掛著旋轉電風扇的車廂裡,服務員提著大茶壺,在裝滿茶葉的大圓玻璃杯裡注上沸水的那種遙遠印象;記得的是緩慢難耐的車廂裡,飢腸轆轆的身體碰到池上飯包時的狼吞虎嚥與劇烈感動。


  不知過了多久,火車速度變得越來越快、火車配備變得越來越現代,距離,不再遙遠,空間,似乎,也不再廣闊。

  第一次搭上台灣高鐵,望著車廂裡走馬燈上出現的最高時速,最大每小時285公里的速度不算快,不過,站與站之間的行駛時間卻也不算長。坐在高鐵火車車廂裡,心中沒有鐵道迷的那種激動熱烈,也沒見證火車歷史的興奮緬懷,唯一有的,是失去了服務員沿路叫賣火車飯盒,並提著大茶壺沖茶倒水的那種親切樂趣。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東縱谷裡,放眼望去,是看似一片凌亂散置,卻又帶著秩序的棋佈稻田平原。

  二月的田裡,已插上碧綠新芽,清朗清空晴的天氣裡,綠芽被陽光照耀得油綠閃亮,織佈出整片開闊怡然自在景致。令人舒服的暖暖輕風吹著,拂動散佈田裡的細聳檳榔樹,穿插稀疏質樸的簡單房舍,營造出某種田園生活的舒暢意境。


  關山、池上一帶,盡是稻田原野,想像著此時冬末初春的碧綠油亮田野,不久後即將轉成稻禾成熟的金黃遍地景象,那時或許又是另一種更加吸引人的不同意境。或許,「關山」似乎遠不及「池上」的米有名,不過,關山、池上附近的米,卻有著同樣的品質與口感。嚴格而言,若要找出哪家因為賣「池上飯包」而出名的店,似乎不大容易。記憶裡,「池上飯包」所以有名,應該是過去北迴鐵路的火車便當的上車地點,就是在池上站,很久很久後,池上便當便因此流傳散佈。依舊記得遙遠前的過去,在火車上打開熱騰木片飯盒時,即使飯盒內容是簡單樸實到不行的醬瓜醃蘿蔔與薄薄肉片,但北迴鐵路平快車上緩慢車速與長久車程造成的飢腸轆轆,早已顧不得許多,總是喜歡享受大口狼吞的舒暢快感。甚至,有時竟會誤以為自己搭北迴的目的,就是為了池上飯盒。或許,對池上飯盒的大部分印象,早已因為滿街充于的「池上便當」詭異配菜而大打折扣,但心中深處,仍然深深記得那個樸實美味的木片盒裝飯包,為飢渴口腹所帶來的滿足幸福。

  從關山接續的是南橫公路。

  深山林裡公路邊,總是會接鄰著一些小鄉小鎮,南橫公路,自然無法例外。若不是繞往南橫公路,大概永遠不會發現「利稻」這個熱鬧繁華的親切小鎮。跟大部分山中部落一樣,「利稻」是個大部分為原住民的小村落。過去主要為山產交易集中地之一的小村落,不知是因為過年假日的關係,亦或是原本平日就是如此,小小的村落,竟湧入了大大人潮。或是閒晃、或是露營的外來遊客,塞滿了不大的村落空間。落英繽紛、開滿整個山谷的桃花綠樹,使得整個村落彷彿真如陶淵原所描述的那樣動人美麗。村落角落的高麗菜田、甚至是無意中發現、栽著甜到難以形容好吃的草莓園圃,都讓人覺得不虛此行。找了家原住民的小店,簡單點了幾樣菜,鮮嫩美味的豌豆苗、青脆具口感的炒高麗菜,甚至是簡單到不行的家常炒飯,讓人不禁疑惑,為何山上的蔬菜飯餚,總是比平地更加美味、更加鮮甜!?

  南橫公路沿邊的高聳險峻與蜿蜒曲折,或許,沒走親自走過,必定無法瞭解當初山路開鑿時的千辛萬苦與艱鉅危險。站在埡口海拔2,722公尺高的「大關隧道」前,一面眺望遠方山谷飛移白霧雲煙、一方面遙想開路者的偉大貢獻,或許,就如同許多人說的,人,因為夢想而偉大。而眼前看到的,卻是將夢想一步步實現的無比成就。

  新年初三,在南迴公路上看見了成就夢想的偉大實現。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暖和的有些不像話的農曆新年,竟然,街上穿短袖的人,比穿長袖的人還多。

  原本應該是寒冷凜冽的二月天,空氣裡竟然充滿著四、五月的穿暖花開,原本應該是一片冬天黃褐蕭瑟的路旁植被花草凋木,此時竟然是滿佈綠油、誘人爭豔。

  反常的天,卻難得享受到有別過去的金溢暖洋,心情,自然隨之輕鬆舒暢。

  搖下密閉車窗,感受到的,是窗外混合溫暖、混合海水淺淺鹹味的春天暖風。蜿蜒的沿海公路,一邊是碧藍無際的廣闊大洋,一邊是鮮綠油亮的壯闊山野,今年台東後山的二月天,讓人很舒服、很自在。

  似乎,這樣的地方應該不多。有藍得晶碧閃亮的大海、有蒼綠青翠的高山、甚至還有沁涼冷冽的冷泉,與讓人通體舒暢的溫泉。台灣自然的美,似乎都集中在這個小小的角落裡。

  遊晃台東市區,小時後眼裡廣闊的世界,在長大之後的很多很多年,似乎縮小拉近了許多。以前費盡心力才爬到頂端的鯉魚山變矮了、市區的廣闊馬路變成了細窄小巷、以前熱鬧曲折的菜市場變得格局簡單、人群擁擠。世界,隨著年紀的增長而變小,但可怕的是,小時的遠大夢想,竟也隨年紀的增長而日漸縮小、甚至消逝不見。

  望著絡繹不絕的人潮與外來觀光客,開始懷念許久前仍冷清乏人的初鹿牧場、當時仍是路邊小攤卑南豬血湯、還有依然清靜純樸的知本溫泉。開始懷念許久許久前,夜半時分坐在海邊堤防上,舉頭便可望見繁星銀河與流星點點劃空的莫名感動。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跨年的夜裡,如果還窩在家裡,似乎就遜掉了!

  前幾天獨自一人的聖誕夜。同樣沒了情人,只有老媽的跨年夜,晃上人群促擁街頭,等待新的一年到來。

  夜晚寧靜水面上浮掠著岸邊澄紅燈光搖曳倒影,成為觀光景點的昔日高雄港邊,仍舊靠著巨大貨輪。港口周邊遼闊遠際的岸邊燈光與稀疏停泊船火,與貨輪上的光耀燈彩相互搭配,映襯出新年前夕夜裡的和平安靜。

  隨著碼頭邊擁擠歡愉人群倒數計時聲的結束,新的一年如願降臨。咫尺齊鳴的傳笛聲,與海平面周邊瞬間劃破竄出夜間天際的此起彼落彩耀煙火,熱烈歡送舊年、迎接新年。一顆顆衝上天空的明耀光團,緩緩落下,卻不見花火般的燦爛開放,原來是船上信號彈也混在煙火裡藉機奔放。港都裡的新年歡迎儀式,很耀眼、很璀璨!


  過去門禁森嚴的高雄港、還有當初被送上軍艦「前送」金門的十三號碼頭,在高雄港船運量萎縮及軍方交還的情況下,紛紛被開發成了供人遊憩的休閒公園。過去,高雄雖然自稱為港都,但除了有條臭到不行的「愛河」大水溝外,想在海邊看見海,似乎是件連思考都未曾思考的事。如今,靠海的一邊,漸漸成了砌成一線的綿延海景。夜裡,遊船點綴其中的愛河延伸出去的,是連串的光榮、真愛、漁人等碼頭、加上往南延伸的新光碼頭與往北延伸的西子灣,許久後,才發現高雄靠海的一邊,竟然如此開放遼闊、讓人如此舒暢輕鬆。愛河與靠海一邊的夜裡,即使沒有上海埔西外灘邊的璀璨攝人、也沒有香港維多利亞港岸的聲勢瑰麗,但生長了幾十年的熟悉地方,換了種未曾想見過的景致,確有另一種雋永迷人與感動窩心。

  似乎,對早已不存在期待的沒落城市,開始有了種新的期待。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總覺得到原住民部落,應該看見些在平地日常見不著的東西。

  認為可在原住民部落發現期望外的驚奇,甚至一廂情願地想像原住民部落與自己居住城市相較,應是化外星球荒涼世界的極端「觀光客心態」,似乎一直是種認知上的謬誤。其實,大部分的原住民部落生活,早已和平地相去不遠,有著同樣的經濟活動、過著同樣的日常運作。

  若真要說原住民部落有何差異,或許,就是多了些刻意存在著,內部是鋼筋水泥,外表卻是石板頁岩砌造的「複刻版」石板屋公共建築,頂多還有比平地更常見到的「石板烤肉」吧!?不過,嚴格而言,原住民部落裡與「平地」間還是存在著差異,那種十分難以形容的差異,應該是來自於生活習慣與生活步調的不同所衍生營造出來的獨特氣氛。在原住民部落裡,總是自然感染到一股輕鬆自在的緩慢與慵懶,老人靜靜安適的呆坐凝望室外、成群玩耍搞得一身髒的調皮小孩、還有皮膚黝黑包著檳榔與翻動著烤爐上山豬肉的婦女,在這樣的地方,被強迫著卸下緊繃心靈、換上做任何事都必須慵懶寧靜的恬適心境。

  不過,或許也是由於部落裡長久的偏遠不便、緩慢步調與樂天心態,以致想要藉由資本經濟活絡地方,似乎是種遙不可及的天方夜譚,同時也造成了青壯年勞動人口的大量外流。由此啟動的地方發展每況愈下惡性循環,似乎成了原住民偏遠部落不得不的宿命淒景…

  來到三地門這樣的安適所在,或許不該思考太多,只要細細呼吸體會空氣裡的輕鬆無慮。在這裡,所有的東西都一樣自在慵懶,連貓也一樣…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過蜿蜒的道路,進入烏來山區,是迥異於一路上清朗天氣的灰濛陰涼。或許,這樣的天氣不算太好,不過,對泡湯而言,卻是個再適合也不過的天氣。

  深入山的那一邊,朝向天空的那一端,是個山頂上新開闢,似乎遺世獨立的溫泉旅店。喜歡遠離塵囂的孤寂寧靜,尤其是假日人潮湧現的風景區更然如此。山林深處新發現的溫泉旅店,居高臨下、曠遠瞭望,讓人有種飄渺安逸的自外閒適。

  比起感覺有些密不透氣的湯屋,其實更喜歡天遼地闊的露天大眾池。但是,不喜歡身著泳裝的束縛不適、更有人擔心春光外洩的危險不悅,只好委身在那種不算泡湯的隱密封閉湯屋裡,並閉眼幻想自己正身處於明淨光闊天幕下的暖暖露天溫泉中。

  泡湯後的飢腸轆轆,讓人渴望飽足裹腹的滿懷幸福。一道道盛裝而上的精緻食物,鰻魚沙拉除了鰻魚的彈牙口感外,更顯露出蔬菜的淺淺鮮甜;挑起來肥嫩多油脂的烤鯖魚,在口裡融合成一種饌美滋味;而清淡簡單,以蔬菜菇類為主的火鍋,搭配汆燙著牛肉薄片,更在陰冷的天氣裡營造出一股暖烘熱流。


  簡單樸實而不華麗的雋詠美味,搭配泡湯後的抒壓自在,使心情變得輕鬆舒暢,輕便份量不多的季節懷石料理,使深山密林中的暖洋泡湯,更增添美麗註腳。

  山裡的泡湯與食物,讓人離去時充滿暖溢幸福。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氣突然轉涼,明顯感受到寒意,想看看吹著冷風的海邊!

  想起了許久之前曾經去過的永安漁港。

  漁港邊的海,依然是混濁灰暗,陣陣強勁海風吹拂,攪動了泥濘海水,吹起捲浮巨浪。新建的堤岸長亭裡,成了外勞成群烤肉的歡愉場所,整地灌漿施工中的漁港,在微微凜冽的寒天理,多了些塵土飛揚,也多了些寂靜蕭條。

  觀光魚市裡的燈火燦爛與熱鬧暖溢,與外面相較又是種明顯的對比落差。觀光魚市裡,絡繹不絕的人潮與魚販叫賣聲,找回了小時候傳統市場裡的熟悉親切,那似乎是整潔超市裡所無法體會言喻的。



  在魚市場裡閒晃,最令人有趣的,是魚販攤位上的滿滿魚貨,及魚貨豐富陳列時所營造出的熱鬧繽紛撩亂。不過繞了一圈,能分辨出的,除了「魚」、「蝦」、「蟹」等級的大分類之外,似乎再無能力進一步區分出不同魚種。或許,除了憑藉桌上碗裡的「口感」還分得出一些魚類差異,以及能夠認出水底游的「常見魚種」外,對於各式魚類,大概就僅止於「都一樣是魚類」的粗淺認知了吧!?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車子依然停在「桃園機場」第二航廈的地下停車場,出境櫃臺依然是第一航廈的國泰航空,因此依然又愚蠢的走了一次那個九彎十八拐。

  過程簡單來說是這樣的…

  若車子停在停車場的地下一樓,那麼必須先坐電梯到地下二樓,才能再搭電扶梯上三樓的出境大廳。

  經過曲折的電扶梯到三樓二航站出境大廳,沿途經過長遠的路途,再搭電聽到一樓候車室等接駁電車。

  電車的路徑竟然是二航站的一樓駛至一航站的三樓!

  電車抵一航站後,再經過長長的路途,再搭電梯往一航站一樓的入境大廳。

  最後走出一航站入境大廳,通過充滿排放廢氣的巴士站,再繞進入境大廳。

  總共花了26分鐘37秒…

  雖然過程有點愚蠢,不過紀錄愚蠢行為的行為似乎更愚蠢…

《Buger King‧桃園機場》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高雄舊火車站改建成的「高雄願景館」,展示著這個城市的建設未來。濕地、公園與休憩造景,顯示著當初根基於重工業而興起的重度污染城市,回歸自然人居的純樸意象。

  漫步於現在看多了壯闊建築而顯得有些渺小的舊火車站後,記憶裡從小就是火車站前地標的紅通鯉魚塑像依然屹立著。然而,世界新舊城市發展蓬勃爭峰,各自積極塑造獨立特質,找尋與國際接軌完美利基的同時,「高雄」這個城市,似乎顯得有些遺世獨立、自外其中。

  仍未舊到保留某些歷史時空特質、令人深自玩味的城市,卻也未具發展成區域中心的蓄積潛能,高雄,似乎就在這種上不上、下不下的能見度不高尷尬氣氛裡慢慢蛻變、暗自成長。想起比利時布魯日(Brugge)雖不大但整座城市名列世界遺產的濃烈歷史興味、與身沐其中的悠閒輕鬆;想起上海比高雄願景館壯闊上數百倍的都市建設規劃館、高掛迎接2010年萬國博覽會倒數計秒的雄情豪志,高雄的城市定位與歷史角色,的確必須令人重新思考、重新反思。

  若說高雄沒有改變,似乎也是種不公平。但整體的改變總是覺得有種缺乏主軸、不知為何變而變的變。感受得到的,似乎是嗅不到設計風格品味的新火車站區域、還有舊家周邊曾經繁榮異常,如今雖仍不乏人潮,但感覺上卻帶些荒涼冷漠的大統商圈…


  繁榮城市的發展歷史緣由,不外乎是位居交通要衝、門戶口岸、特殊的宗教地位、特殊自然資源蘊含,否則便是國家政府租稅優惠、特色發展而實行的招商引賈,甚或是觀光歷史資源充沛豐富而招引遊客。除此之外,似乎難以一個城市沒了這些,能夠依據何種特質持續繁榮成長。當高雄港的蓬勃吐納榮景迅速消失、重工業構建而成的城市基礎逐漸凋零、商業建設見不著顯著爆發的平淡遲緩,高雄的發展,似乎只看得見中堅人口逐漸外移的滄桑淒涼,很難想像五年、甚或十年後的凋閉景象。

  或許,如此的觀點過於悲觀,也或許,當政客們在叱吒爭鋒、謀求私利的同時,還是必須為著這個長久充滿著草根性的在地城市,擘劃出城市的發展主軸與方向。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