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台灣, 食物 (2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不知怎麼,「NY Bagels Cafe」餐桌上看來竟像似游泳圈的Bagel讓人想到的是肥上一圈的腰圍。也許,如果知道晚餐的內容是那種純然的美式食物,大概會毅然拒絕吧!?

  伴隨炸Cheese條淺脆口感與濃厚嚼勁的,是腦裡的滿溢熱量,伴隨沙朗牛排三明治牛肉鮮嫩滋味與麵包手工豐韌的,竟然也是腦裡的滿溢熱量,似乎,晚餐就只能在腦裡的滿溢熱量的極度罪惡裡渡過。


  逐漸失去賞味能力的美式食物,腦海裡似乎就只剩熱量、熱量跟熱量。不過,源自於猶太廚師發明的Bagel,「嫩烤雞胸三明治」裡耐嚼飽滿的Bagel麵包,搭配上藍莓果醬、生菜與軟嫩的烤雞胸肉,混合出反差的獨特口感。而洋蔥Bagel加上炒蛋與醃牛肉的早晚顛倒「美式組合早餐」,炒蛋是喜歡的柔嫩散炒蛋,醃牛肉賣相雖然不佳,但至少沒有想像中的鹹。

  似乎點得過多的餐點,飽食過後除了杯盤狼藉之外,也抱著多了幾吋的腰圍離開。似乎,得要好好節制…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冰淇淋,其實沒法特別引人注意,更遑論是印象裡總是充滿甜膩的巧克力冰淇淋。

  會被「Black as Chocolate」吸引,是因為布置陳設只有黑與白的簡潔冰淇淋櫃,讓人特別回頭注意的是那種除了看來濃厚誘人的深黑巧克力之外,配合巧克力主題而搭配出來的精準黑白簡約。

  所費不貲的冰淇淋,只有兩種口味,「黑巧克力」與「酒釀櫻桃黑巧克力」裝盛在小巧黑色的紙盒裡,比巧克力更巧克力的漆黑精緻盒子上,黑體字反白印著似乎是冰淇淋名稱的「Black Out」。承認會想吃冰淇淋,是貪圖於那種包裝設計上的誘人入勝,似乎,好看的東西也會讓人好吃。


  黝黑的巧克力冰淇淋,化入了口幸好沒有想像中的甜膩,濃濃綿密的巧克力散開後是嚼起來勁脆的巧克力碎塊,但即使少了些甜、多了些巧克力的紮實,仍然無法揮散燃燒掉那種超高熱量帶來的極端罪惡感。

  冰淇淋吃完露出的是印於盒底的「Light On」圖樣,算是與外盒上的名稱有了些呼應。不過,冰淇淋即使好吃,但想到那種熱量與脂肪的互換化學變化,下次還是敬謝不敏…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忘了之前金山南路上的「Brown Sugar」氣氛是如何,不過搬到信義區的Brown Sugar肯定讓人有種都會城市裡的片刻放鬆偷閒。

  很難對Brown Sugar的經營型態下任何註解,因為能把食物、音樂、氣氛,甚至時尚抓到不錯平衡的地方似乎不多。

  星期六的夜晚,九點半前是屬於美食與美酒。


  保留牛肉新鮮軟嫩滋味的碳烤非力,和著淡淡焦味與黑松露汁,讓人浸透在美味享受裡。外皮烤得酥脆卻仍帶著Q滑的燒烤芥末德國豬腳,搭配上份量充足的清脆酸菜,是大食量的最佳選擇。而脆皮培根小羊仔,多了些未烤熟使得羊肉的口感有些彈牙厚重,不過加上烤培根的熟脆咬勁,也使得羊肉與豬培根多了些互補。比想像多了些的美味食物,與周遭用餐環境的無束縛,有著最佳平衡。只是,美食少了美酒,似乎多了些遺憾。

  九點半之後的夜,進入的是開始展露城市夜晚活力的自在輕鬆。放暗了的室內空間,桌上點著微閃金暖燭光。小小舞台上的鍵盤、吉他、貝斯、鼓聲,交織豐潤圓滑的流暢奔放薩克斯風,呈現的是逃離繁重工作的短暫解放。而後的黑人女歌手厚沈嗓音,除了讓人感受到「Brown Sugar」的會心驚豔之外,飽滿紮實歌聲的綿密穿透力,延續著讓人沈浸的濃烈歡愉。

  角落巴台四處是杯裡輕啜著恣意歡樂的都會男女,金透暖澄的繽紛五彩各色光芒,在昏暗的室內空間裡散發光芒,空氣裡瀰漫著酒神戴奧尼索斯(Dionysus)的狂放澎湃。彷彿,始終不想從那種忘記一切的放縱裡醒來。

  也許,下次應該多點瓶酒,不過,那得先多找個司機才行。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不知多久前開始,復興南路上多了些營業24小時「清粥小菜」餐廳的群聚地。

  依然記得小時候寒風裡宵夜時刻清粥小菜店裡的門庭若市,與飢腸轆轆時白粥配上各式小菜時的幸福滿足,似乎是台灣獨有的飲食特色(如果扣去一樣是復興南路上某店的老闆去中國大陸開設的清粥小菜連鎖的話),總是夜貓子的最愛。

  很久後的復興南路精緻豐盛化的清粥小菜餐廳,過之而無不及的勾引起人們對於深夜尋覓飽食的渴求慾望。對於餐廳的記憶,始終是奔波整天後精疲力盡時的美食佳餚,對於餐廳的影像,始終是充滿熱鬧擁擠猜想應該是拍完戲上完工打完麻將後的狼吞虎嚥人群。

  面對餐台上的琳瑯滿目讓人垂涎欲滴、配色鮮麗看來美味可口的各種菜餚,想到身材腰圍時的是與難以抗拒誘惑間的推拉衝突掙扎。而如果說暫時不去思考讓自己放個假,那自己放過的假未免太多…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曾真正嚐過「地中海」料理,所以沒法評論菜本身的好壞,就如同對於中式料理不熟悉的西方人沒法評論中國菜一般。

  然而,回到人類味覺的本質,對於某種食物的熟悉與偏好,卻反而常是左右誤導味覺最基本感受的牽絆阻礙。即使同樣的食物,對每個人都可能產生不同感受,更何況再加上他人經驗的好惡?所以,對於食物,不在乎別人的意見想法,只在乎自己最純粹的味覺感受。

  台中美術館附近,記憶裡總是一直聚集著各類餐廳。但是對於過去不富裕的大學生而言,即使現在看來再平常一般不過的餐廳,似乎也是種沈重負擔。多年後,隨心遊晃美術館附近各種氣氛獨特的餐廳,在「聖托里尼」裡點了也許是地中海式的食物。

  蕃茄燉肉丸讓人想起的,竟然是紅燒獅子頭。

  一般絞肉丸好吃之處,也許是那種咬上一口鬆軟卻飽滿實在的碎肉,以及隨之細泌溢出的香濃肉汁和上碎肉的溫潤滑順。而搭配獅子頭的,不是肉丸本身的肉汁,而是沾拌肉丸上的美味醬汁。切下一小口希臘肉丸,沾裹上清淡不厚重的蕃茄燉汁,入口的是多汁滑潤的自在口感。而燉牛肉裡,燉煮到同樣軟嫩入味的牛肉,搭配著寬條長麵,一樣是清淡不膩的輕鬆爽口。

  不知有多久未曾再回到台中,看著拾手可得的各種精緻餐廳,不知該羨慕該慶幸。羨慕那種多如繁星的選擇,也慶幸自己可以遠離那種可能招致肥胖的可怕誘惑。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錯過十一月第三個星期四的新鮮,趕在賞味期前抓了瓶「薄酒萊新酒(Baeujolais Nouveau)」。

  少見的透明酒瓶,無法減低陽光對容器內液體的劣化影響,彷彿要人趁著最即時的速度窮竭所能一飲而盡。如同玫瑰般晶瑩的紅寶石顏的液體,在潔白燈光下剔透澄淨,引誘著人的味覺與視覺。

  釀了六、七個星期便打開見人的新鮮溫暖汁液,不用醒酒便果香四溢,彷彿也是告知人們趁著那種氣味飛灰湮滅前儘速入喉。

  裝盛在馬克杯裡面的薄酒萊,似乎就得大口暢飲有些微燻才能開始空想遐思著千里之外的著葡萄熟成歡慶豐收,不過扣除厭惡至極的應酬牛飲無義舉止之外,其實喜歡小口輕啜,品嚐入口時的微妙複雜。多了點的酸味,在整口入喉之後才被舌後端的酸味感知味蕾給偵測出來。因為釀浸不久而成份不高的單寧,雖然少了些澀,但似乎也少了些對於紅酒複雜口感的殷切期待。

  包裝總是花俏多彩的薄酒萊,盡力想讓人記起那種一年一度的歡愉熱烈。而並未太喜歡那種過濃的酸與近乎淺淡的澀,唯一喜歡的,是剛開瓶時的撲鼻果香濃郁。也許,那種歡愉熱烈,一年一次就好。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雖然在新竹唸書工作,但想得起來的好吃食物其實屈指可數。

  也忘了到底什麼時候開始發現「北門雞絲飯」,但在那裡,發現那種悠悠的古早味。

  白飯淋著豬油醬油,灑上油蔥雞絲,丟上幾顆花生、幾塊醃脆瓜,趁著熱攪了攪,白裡透著淺淺醬油色的米飯上,見到的是豬油融化散開的垂涎亮澤,蔓延飄散空氣裡的是熱氣和著油蔥豬油的傳統誘人香味。

  「豬油拌飯」應該是許多年長人們的共同回憶。熱騰騰白飯攪著豬油與醬油,在物資缺乏的年代,似乎是種難得的飽足期待,而米飯上若能再加顆煎荷包蛋淋上醬油,肯定是種夫付何求的無比興奮滿足。但小時家裡冰箱中凍結凝固的白濁塊狀「豬油」的不舒服感與想像中的油膩,總是讓人對這種長輩們口中的「美食」始終無法接受。但多年後,嚐到小時難以接受的不舒服,竟成了口中的佳饈美食與香味飄散。

  更喜歡配上一鍋裝盛甕裡的當歸洋肉湯。撈起甕裡薄薄的片羊肉,沾上摻著薑沫的鹹甜醬料,散發口中的是鮮嫩羊肉混著生薑些微刺激味的好味道。而喝來淡淡溫潤好入喉的當歸湯,配著攪拌到有點乾的雞絲飯,更是難得的完美組合。

  與眾不同雞絲飯的舊時滋味,讓人覺得親切懷念。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菜市場裡價格不斐卻大排長龍的壽司攤。

  很難想像傳統市場裡,人群站立圍繞在小小料理邊,津津有味飽食著壽司海鮮生魚片的有趣景象。而大快朵頤食客邊的,是耐心企盼的長長人龍。

  來回張望著洗鍊料理魚貨的師傅,以及壽司台上讓人垂涎欲滴的豐富多彩。本想放棄那種飽足期待,卻禁不住加入引領行列。

  依舊記得端坐築地壽司店料理台前,即嘗師傅現做壽司那種混合溫暖鮮明醋飯與柔嫩即化生魚片的餘蘊留存。也在不知等待多久,終於站到壽司台前,開始了期待師傅搭配出菜的隨機驚奇。


  其實對於壽司生魚片的品嚐能力,總止於旗魚鮪魚之類的簡單品項。倒不是沒機會接觸其他,卻是因為小時對於海鮮生食腥味的畏懼,與其後總算克服接受生魚片的為難強迫。

  再次到壽司台前品嚐現做即食的新鮮滋味。新鮮的生魚、牡丹蝦,有著海中美味的清柔鮮甜。但師傅的決定搭配,似乎也強逼接受著不敢也似乎不會嘗試的詭異滋味。表面輕烤過的生肉,看來美味、吃來卻有些半生不熟的囫圇糾結;烏貝壽司嚼來其實帶著清脆海水味,卻始終讓人想起首爾海鮮店裡入了口仍在持續抽畜蠕動的生食墨魚觸鬚。


  不過盛滿海膽的手捲,搭著薄脆海苔與醋飯,於口中豪邁混散融化的強烈鮮滋味;表面輕烤而帶些淡淡飄香焦味的新鮮生干貝壽司;入口後混和蟹醬卻仍能分辨出肉質清晰鮮明,而透著滿盈幸福鮮甜味的飽滿蟹腳;甚至是同樣表面輕烤,伴著青綠蔥苗,看來嬌豔欲滴,入口混著清脆沁涼紮實交織的奇特口感,似乎,依舊讓人感到無比滿足。

  市場裡的小攤,耐人尋味。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人的感官知覺是相對的。

  臭豆腐的臭是香,明星花露水的香是臭;畢卡索的抽象不羈是藝術,寫實如真的畫作是匠意。

  嗅覺與視覺的接觸,有著原始、習慣,與社會化的交雜混和,味覺也是。

  某個時候蔬葉菜根是難以下嚥的窮人食物,豐盛肉魚才是優渥富有人們的最愛表徵;某個時候肉類高脂卻成了追求健康人們的避之不及,菜葉蔬果才是減輕身體負擔的心之所向。

  忍受了鹹膩多肉的重口味,這時對味覺而言,餐廳裡的豐厚魚肉,無法引起食慾,而機場裡的免費生菜,賞心悅目又鮮脆可口…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曾羊肉裡,大家點的東西都十分單純,一盤炒羊肉、一碗當歸羊肉湯,加上一碗白飯。

  菜端上來後,簡單嚐了一小口白飯,並不突出而平常。但一旁的炒羊肉,和著嫩綠爽翠的芥蘭細苗,卻是讓人垂涎欲滴。挾了口炒羊肉,口感與觀感十分相符。切得大小適中容易齟嚼的羊肉片,與醬汁充分融合,濕潤不乾而倍感鮮甜,完全感受不到羊肉腥羶的細薄肉片輕嫩嚼勁,莖和芥蘭苗莖的俐落脆勁,更讓人難以忘卻那種嫩脆交織的奇妙口感。

  喝上一口當歸湯,咬上一口沾了獨特醬油、豆瓣醬以及一些薑絲的羊肉排骨。同樣鮮嫩交織的味道,若非是不吃過多的肉類,否則一定毅然解決掉整晚滿是排骨的鮮美羊肉湯。

  老曾羊肉裡,大家點的東西都十分單純。不過,這樣也就夠了。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賣肉粽的店裡吃菜粽。

  淋滿了褐色醬油的菜粽,撒著滿滿花生粉,似乎,粽子就得這樣吃。

  習慣性的拿著叉子,切下粽子一角,裹上更多的花生粉。入口的是糯米的Q勁與熟透得軟嫩的大顆花生,莖和著甜鹹交織的獨特醬油以及濃濃花生粉香味,而散發充滿嘴裡的粽葉香,卻是更讓人印像深刻的懷念古味。

  而味增味道不濃加了油條的「台式」味增湯,味道淡淡淺淺,搭配上裹著厚厚花生粉與醬油的菜粽,使得小時候的記憶似乎全都湧上了心頭。比起滿是餡料的肉粽,其實,只有糯米花生粽葉香的單純菜粽,反而更能感受到單純食物的單純美味。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難區別小吃店「有名」與「好吃」的差異。嚴格而言,兩者間不見得有著充要關係,「有名」不見得「好吃」、「好吃」也不見得「有名」。

  使某家店「有名」的原因太多,而「好吃」的定義見仁見智,常常,少數的「有名」人物的「好吃」,造就大數人們的「好吃」,而形成大數人們認知裡的「有名」。

  不敢說「阿婆壽司」有多「好吃」,但那種「便宜又大碗」所創造出的「有名」絕對是無庸置疑。阿婆壽司的簡單食物,讓人感受到的,不會是珍饌美餚,而是一種舊時年代的樸實平易。

  簡單的豆皮壽司、海苔捲,甚至沒掐緊的蛋皮壽司,似乎是遙遠許久前,市場街巷裡賣的雖粗糙、現在想來卻是懷念多於抱怨的裹腹食物。味增湯裡的傳統豆腐,卻是輕嫩柔軟,和上豐富足量的綠色青蔥,還有彷彿是小時家裡常吃、除去反而像是畫蛇添足額外食材的蒸蛋,短暫的瞬間,讓人回想起記憶某處的平淡卻深刻。

  不過,一直覺得店家少算了錢的以為,大概是讓老媽印象更加深刻的吧!?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距離上次到「Häagen-Dazs」敦化南路的「旗艦店」,應該是將近十五年前。但那時留下的記憶,似乎未曾是冰淇淋的甜蜜沁涼,而是滿懷的困窘尷尬。

  那時,仍是大學生,早忘了店裡賣的是哪些東西,更不可能記得對於周遭裝潢佈置的感覺,唯一印象深刻的,大概只有翻開菜單那一刻所見著的驚異標價,只有剎時間無法相信,究竟眼前看見的是究竟是「排餐」或是「冰淇淋」的驚異標價。而,自從那一次尷尬的驚慌「逃出」那家店後,雖然不知經過了多少次,卻似乎再也沒再踏進店門過。

  也搞不清楚究竟是那個人說要吃冰,但終究,將近十五年後,再次踏進了當時落荒而逃的店。再次打開菜單,冰淇淋還是冰淇淋,價格,也許還是差不多吧!?不過,卻沒了當時的驚慌、沒了當時的訝異。

  也搞不清楚究竟應該點什麼,只知道,當冰淇淋送到小到不能再小的小圓餐桌上時,浮現的絕對是滿滿的悔恨。悔恨的不是實際上的東西看來沒有菜單上的可口,悔恨的是絕對不應該貪圖菜單上的美色,而點了看來沒什麼,卻是滿滿甜膩、滿滿熱量垃圾食物。


  看來份量不多的「花之戀」,其實是完整的「六球」冰淇淋,對我,其實也是熱量加六倍、肥膩加六倍。充滿了過量甜味的嘴裡,似乎吃不見冰淇淋的清涼爽口,迴盪口中的,卻是揮之不去、綿延不斷,想了結卻吃也吃不完的七彩繽紛各色折磨。似乎,三十天的熱量,就在短短三十分鐘裡面,被攝取殆盡。

  下次再走進同一個店門,最快應該至少是十五年後吧?似乎會肥到不行…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據說「美味沙茶牛肉炒麵」是家「美味」異常的店。

  順道品嚐了那種傳說中的美味。

  菜單十分簡潔,除去那種「加肉加麵」、「加肉再加肉」的敘述份量形容詞之外,炒麵就只分牛肉跟豬肉。麵端上來的賣像看來還不錯,牛肉吃起來的確像傳聞的那般鮮嫩,但卻無期待裡可能讓人深刻的鮮明口感,確有種似曾相似。那種似曾相似,是粵菜蠔油牛肉裡裹上薄薄太白粉且醃過的的柔軟口感。而有些粗的麵體,像是烏龍麵,卻少了些嚼勁,多了些粉糊感覺。

  結帳步出店門時,也許是因應即將絡繹不決的客人,看見了預先已煮好的麵與牛肉,頓時能夠想像與理解為何剛剛的那種並未令人印象深刻的普通口感

  許多例子,讓人始終沒法不懷疑新竹人的口味,究竟,新竹人的口味總是不挑,才讓並非好吃的東西一直存在下去?或是新竹總是沒有好吃的東西,而讓新竹人的口味變成不挑?詭異的現象終究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也許,那種「美味」,還是留在記憶的某個角落就好,不用太常出現…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比起上餐廳去,有時寧願吃些簡單的小吃。

  「小暫渡」也是家賣了幾十年的店,看著店裡的生意興隆,有時,這類開業很久老店,靠得就是名氣。

  小暫渡賣的是米糕、四神湯與「黑白切」。其實,早已是許久前的消費經驗,對小暫渡的米糕並無留下太深刻印象,有的,反而是每次經過未搬遷的小空間舊址前那種人群湧流的熱鬧景象。

  鮮嫩而據說裡面灌得是魚肉的粉腸、吃起來像是摻了馬蹄條,卻怎樣也跟「蝦」聯想不來的黃色「蝦丸」,還有一般再普遍不過的汆燙白蘿蔔,裝盛盤上同時點綴著醃漬過的綠色小黃瓜切片,看起來不會是華麗精緻,卻是另一種清淡可口的簡單紮實。

  夾上一塊,沾上和了蒜泥的獨特醬料,吃起來順口自在。而應該是主角的米糕,吃起來反而覺得少了點想像裡肉燥該有的入味香郁,幸好搭配著絕對夠味的滷鴨蛋,補上了米糕本身味道的不足。

  不過,小暫渡最令人吃驚的,絕對不會是享受美食的美味過程,而是吃飽飯足,準備滿意離開而見到帳單剎那的那個訝異時刻…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一星期內第二次到了「美式餐廳」。

  或許,距離讓上了年紀的腰圍變瘦的目標,又相距遙遠了一些。

  「Tony Roma's」的烤肋排,味道依舊令人懷念。就如同餐廳標語上所強調的「Famous for Ribs」,至少,「藍色煙燻肋排(Blue Ridge Smokies)」那種塗上厚厚醬料、帶著煙燻味道,烤到肉質鬆軟確有著豬肉鮮嫩嚼勁的飽滿口感,對自己而言,只能說是種無懈可擊的滋味。反正,到Tony Roma's,就必定得點烤肋排。

  第一次嚐到Tony Roma's的肋排,是在關島(Guam)。那時對於聞名的碳烤肋排,其實未留下太多印象,記憶深刻的反而是未曾嘗過的特有「洋蔥磚(Onion Loaf)」。炸得金黃酥脆的洋蔥圈,排排推疊成了方正立體的黃金磚型,切下小塊,沾上醬汁送入口裡,是種混合甘味與洋蔥濃厚味道的鮮甜滋味。

  後來,反而是在台灣比較過其他美式餐廳不甚美味的烤肋排後,才深深喜歡上Tony Roma's的碳烤肋排、才喜歡上赤手扒肋排送入口後,那種手上沾著醬汁同時急切允指回味的欲罷不能。

  竟然在公告上發現Tony Roma's竟然將於五月底結束營業,雖然不知真正原因為何,但是,結束營業後,位於「香港」、「上海」跟「關島」的Tony Roma's,是最近的三家…與多年以前撤離台灣並於上海出現的「The Coffee Bean & Tea Leaf」,似乎,下次想嘗好吃的烤肋排,只能到上海的南京西路去。從餐廳的興起與結束,竟同時印證著不同地方經濟的消長,心中突然有種悲哀感嘆…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最近對「吃到飽」或是「美式餐廳」裡的食物一直是敬謝不敏。吃到飽的食物大概已對日益縮小的食量勾不起太大興趣,而記憶裡幾乎是「大而難吃」的純美式餐廳(如Fridays、Ruby's等,不過Tony Roma's的烤肋排則是例外),則是早已敬而遠之。

  一個個巨型圓盤上盛裝的份量豐厚薯條、漢堡、肉類與油炸食物點心,是對於美式餐廳的標準印象。似乎,這類餐廳適合的是許多人派對共食的歡愉場面,至於食物好吃與否,就不用太計較。比起東方精緻的飲食文化來說,至少這種純西式的粗獷食物相對是洋溢著更多愉悅喜樂的,不過,這種歡樂氣氛,似乎也需要心寬體胖的身體來搭配!

  走進「Outback Steakhouse」,感受到的也是一股標準的純美式餐廳氣氛。服務生打扮休閒的美式風格、菜單裡各種「巨無霸」菜餚,不知道這裡的食物是否符合記憶裡的標準負面印象,不過,餐廳名稱既然強調「Steakhouse」,那麼,牛排應該是餐廳裡的招牌菜餚。

  端上桌的牛排看來十分可口,嚐起來是美式食物一貫有的稍嫌厚重口味。厚塊的菲力,深褐厚實的誘人外觀,不需太過咀嚼便在口裡散逸著牛肉的鮮嫩美味;薄卻大塊些的肋眼,肉裡帶些油花,混和出的是滑潤的柔順飽滿口感。美中不足的,是磁盤裝盛而點的七分熟牛肉,似乎因熟過了頭而顯得有些乾澀。也許必須在煎烤得金褐深邃的外表下,切開後充滿鮮滑肉汁,同時仍透著淺淡粉紅的誘人顏色,才算是真正好吃的牛排,才有辦法體會出牛肉的滑嫩鮮甜。

  即便熟透了些,盤子裡的牛排仍算得上是好吃。不過,即使「Outback Steakhouse」讓自己對純美式餐廳的印象加了些分數,對此類食物似乎仍舊會繼續敬謝不敏,畢竟,不想為了搭配食物,而讓自己的身體繼續心寬體胖下去!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台灣的天,始終是豔陽高掛。

  炙熱的海邊港口小鎮,經過近幾年的宣傳發展,有著絡繹不斷的人潮。漁市場裡生魚片小販擺出的各式大塊鮮美魚肉,刺激著老饕們的潛在飢渴意識,而圍繞海產小販攤上的一盆盆活跳蝦蟹,與為使蝦蟹們保持旺盛活動,而穿流其中的新鮮水流,更讓人感到市場裡的強烈生命力。也許那是為何這種傳統市場會如此吸引人的主要原因。

  市場與港口邊的小吃店,有著所費不多卻時常保持新鮮的誘人海產。即使沒有廣告、招牌不顯眼,清晨五點開始營業的小吃店,仍然有著人氣暢旺的熟客與廣大慕名而來的老饕。

  必點的「炒魚翅」,和著蛋、蝦、香菇、蔬菜,跟滿滿的魚翅,料多充實。雖然對於「魚翅」並無太大非吃不可的慾望,但是一根根金黃色魚翅的實在口感,與半透明排翅入口、充滿膠質的彈牙嚼勁,即使份量總是多到讓人飽漲,卻是種讓人嘴裡與心理同時飽足的美妙滋味。

  盤裡整齊疊放的鮪魚腹生魚片(Toro),是一口一百元、入口即化的奢侈幸福。其實,東港的四月天,鮪魚並非是最鮮美肥嫩的時候,跟大量魚獲的豐收季節比較起來,口感差了些,價格,似乎也貴了些。盤裡的生魚片,有部分太過接近刺身,有部分則筋多了些,與佈滿蔥白油脂、白裡透紅的霜降腹肉那種真正「入口即化」口感相較,今年的第一口Toro,似乎無法真正滿足心理等待已久的強烈慾求。


  還有恰巧預見的飽滿龍蝦,成了味美可口的味增湯品。也許,餐廳裡最誘人之處,不在於菜單上的菜色如何豐富,而菜單上未列出、隨機預見意外菜色的絕佳驚奇。難得出現的碩大龍蝦,煮熟後是紅橘白紋相間的美麗斑斕,大口咀嚼、彈牙結實的滿足口感,果然是剛上岸的新鮮活跳滋味。比起龍蝦,其實蝦蛄的口感更加結實有嚼勁而更讓人喜歡,不過,意外點上的驚異龍蝦,卻顛覆了過去的既有印象。

  而潔白美麗的長條油魚卵,外表炸得金黃酥脆,切齊排列盤中,配上米白透明美奶滋與紅色蕃茄醬,誘使筷子迅速奔動。入口後細緻的魚卵瞬間擴散化開,口裡滿溢的奇妙口感,似乎,對於珍饈美味的強烈企圖也隨之幻化滿溢。美中不足的,是當部分魚卵外皮並非炸得太過酥脆時,魚卵化開的同時,還需動口咀咬那些帶些嚼勁的外皮所帶來的不協調。

  春天降臨的幸福滋味,天空裡、心理,還有口裡都是。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 Apr 18 Wed 2007 00:09
  • 生菜

  比起大魚大肉,現在似乎更喜歡「吃菜嚼根」。

  對於油膩的各式肉類其實已感到有些害怕驚恐與逃避,寧願嚼生菜。不過,不喜歡肉,其實不表示喜歡「吃素」。對我而言,「吃素」其實同樣是件令人難以接受的事,一樣無法想像少了肉,而只有素的生活,更無法想像無法食葷的吃素人們,腦中卻出現各種素雞、素肉燥那種嘴中無肉,心中卻充滿肉的那種矛盾怪異。

  充其量,就當是少肉的「吃菜生活」吧!

  青澈的綠色豌豆芽、細長米白的苜蓿芽、鮮豔燦爛的紅黃甜椒、珍珠灑佈的黃色玉米粒,配上白裡透綠的清涼萵苣、層次湛綠的花椰菜,還有味美無比的Pastrmi五香燻牛肉,整體而言,無論視覺與味覺似乎都有完美感受。

  若要說少了什麼東西,勉強想到,應該還可再和上藍紋乳酪碎塊吧!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人聲鼎沸的小店裡,滿溢著古早味。

  「可口魚丸」的包子跟魚丸湯,似乎是到淡水非嘗不可的東西。以現在皮薄、餡多、模樣好看的角度來看(至少已經跟我至少提過兩次包子經的董事長來說,這大概是不及格的吧!?想知道他眼裡及格的包子,請到7-Eleven),「可口魚丸」賣的包子,似乎皮不薄、餡不多,更是其貌不揚,不過,確有絡繹不絕的滾滾人潮(有點像市場行銷,有時我們認為應該是產品重點的重點,反而違反原則、不受市場青睞,不認為是重點的重點,在某些產品上卻得以成功)。

  無法去了瞭解其他人對於此處的包子,究竟是自己覺得好吃而買,還是就只是別人覺得好吃、名氣大而買。對自己而言,「可口魚丸」的包子,讓自己找到了古早味、道道地地的古早味、其他地方幾乎再也找不到的古早味。

  難以去形容那種熟悉滋味,只是第一次嘗到「可口魚丸」的包子,似乎,讓時間推回了將近三十年前、推回了將近三十年前的依稀親切。

  那種古早味的熟悉,是買包子、饅頭,竟然用報紙包裹的淺淡年代,是買燒餅、油條,竟然用電話簿內頁撕下包裹的克難歲月。

  看來飽實的包子,咬上一口,麵皮雖然有些厚,卻是老麵發酵的實在口感,份量雖不多的肉燥餡,卻是散發出熟悉不過的樸實滋味。現在的包子,製作技術進步了、材料的選用變好了,但那種遙遠年代的懷念滋味卻不見了。

  幸好有「可口魚丸」,讓人找回那種熟悉無比的深層記憶。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