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聲影 (4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呼吸~
   呼吸沒有你的空氣
   夜沒有模糊我自己
   和你分離 讓我更清醒

   我輕輕呼吸~
   呼吸這冰冷的空氣
   昨天在眼淚中遠去
   有過溫柔 我會記得你」

  混沌煙霧灰濛的畫面上,只有詭譎迷離,只有文字飄入散出,只有女生帶點沙啞溫柔磁性嗓音從電視的喇叭緩緩放出。

  早晨七點多,小小連集合場兼籃球場旁的小小中山室間餐廳裡,促擁著排隊打早餐飯菜身著迷彩毛領夾克的阿兵哥。一月初的天透著冷冷寒顫,尤其金門更是,空氣裡遍布寒意蕭條,尤其心裡更是。

  寒冷的天,呼吸著冰冷的空氣。

  連日在早餐時中山室電視TVBS上播送的歌曲,露著些神秘,似乎剛好適合著那種冷,適合著身體與心裡都同樣透著的冷。讓人第一次聽到遙遠海峽那一端傳來的溫暖卻又讓人傷感無奈的聲音。

  而歌曲許久後成了烙印心裡的深刻印記,成了許久後只要聽到「呼吸」,就會想到寒冷天氣裡痛苦起床早點名陸軍操洗廚房上工拌水泥的鮮明記號。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不覺北条司的「城市獵人(City Hunter)」竟然早已成為超過二十年的老卡通。無論是否對好色卻技藝超群的偵探主角「冴羽獠」留下深刻印象,但聽見TM Network的「Get Wild」卻必定會想起城市獵人。

  TM Netwrok是由鍵盤手兼團長小室哲哉、吉他手木根尚登,以及主唱宇都宮隆於1984年組成的三人樂團,而「Get Wild」除是當時卡通城市獵人的片尾曲之外,也是TM Network第一張打入前十大並大賣的單曲。似乎,再聽見這首歌,總會望見冴羽獠好色卻總無法得逞的悲慘眼神,以及古早前宇都宮隆西裝龐克式酷勁舞蹈裝扮,現在看來卻十分逗趣的賣力演出。

  後來,「Get Wild」似乎被小室修改並出過多到數不清的版本,不過Get Wild等同於TM Network的印象也始終無法磨滅。而小室哲哉,後來也成了日本流行音樂業界的教父級創作大師。

  *玉置 成實, Get Wild
  *TM Revolution 西川 貴教, Get Wild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聽見「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大學的時候。

  那段時間,是讀書、舞會跟遊手好閒的交錯混雜,而那陣子,似乎也是不知為何莫名的古典音樂蓬勃流行。那時,唱片行裡多的是古典音樂CD,書店裡,多的也是古典音樂的書籍。

  而應該是第一次的聆聽交響樂,大概也是在那時候,如果不算更早之前,跟室友們以及不知哪裡組合來的音樂系學伴們,為了交學期作業而搭公車去聽那令人昏睡的銅管五重奏的話。而那個第一次,也是跟跟忘了如何認識的歷史系學伴,在台中中山堂陳燮陽指揮的「上海交響樂團」約會。

  演奏會裡,下半場的曲目就是「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一開始的長笛流轉清脆,營造出的是風光明媚的蔥鬱自在,接續的小提琴主旋律,是描述愛情依戀的輕柔婉轉。西方的樂器,演奏出的是濃濃東方味。以小提琴為中心的整個樂曲,想像著梁祝的故事傳奇,琴聲奏出的,先是愛情開展的幽雅歡愉、接著兩人分別時的相依不捨,而後是逼婚抗婚時的沈重不安。發展至最後,是哭靈投墳的撕裂無奈,以及最終鑼鼓共奏的化蝶齊鳴。

  似乎有人曾經批評過協奏曲本身的膚淺與缺乏高深技巧,甚至有著「中樂西奏」之譏,但對不在乎樂律學院理論派的聽眾而言,有的只是對音樂旋律的直覺感受與真切感動。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的美麗動人旋律,始終令人難以忘懷。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覺不到平安夜氣氛的平安夜,冒著暴露年齡的風險,發現神奇的廣告。
  古早前的食品廣告,是現在看來在俗氣粗糙不過的內容,卻讓人倍感親切,顯示果然是年紀大了。

  黃金拍檔時期的張菲拙模樣、咬下去流出咖啡夾心的007口香糖、以為是意識型態卻毫無意識的雪樂口香糖、孔雀餅乾與乖乖裡送的砲彈飛車、轉轉盤和跳跳蟲,還有幾乎忘了曾經存在、回想起來曾經熟悉的英倫卡通包、太空戰士秘密武器。那個年代,台灣特攝太空戰士可以配上五獅王聖戰士賣紙牌玩具,背景可以配上港劇天龍八部的音樂,反正,那個時代任何一種組合都稀鬆平常、一點都不奇怪。

  被「數位化」的古早記憶,變得拂手可得。上了年紀的老骨頭,新的學不來、舊的丟不去,腦裡盡是一堆老東西。傷腦筋哪!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喜多郎音樂會的安可曲前最後一個曲目是「節日慶典(Matsuri)」,那是第一次聽見喜多郎時的曲目。

  那時電視裡現場演奏會留下的深刻印象,是慷慨激昂近乎躍動飛舞的喜多郎。十七年後,同樣的曲目、同樣的熱烈旋律與鼓聲震響,感受到的卻是種輕鬆沈穩的華謐昇平。一樣的曲目,跟著時間流逝,身著讓人感受莊重日式傳統服裝的喜多郎披散長髮依舊,卻多了明顯歲月的斑白鑿痕,似乎也多了謙虛分智慧、到了另一種讓人肅然起敬的昇華層次。

  演奏會由喜多郎冥想式的銅聲敲擊開場,接續的是以蕭聲為主旋律的曲目。聆聽「新世紀(New Age)」音樂最有趣、有時也可能最讓人不習慣的,是那種滿是電子合成樂的演繹方式,上個曲目的洞蕭小提琴聲,隔個曲目卻可能由電子鍵盤裡流露奏出。似乎,新世紀的世界裡,「真實」的樂器是為了演奏者多元變化的情緒表達,只管感受旋律本身欲營造出的各式意境,演奏的媒介不是重點,樂器的真實與否不用太在意。


  簡單的舞台樂器陳設,搭配多彩綺麗的幻化燈光,電子樂器混雜真實樂聲瀰漫在空氣裡閃耀出溫暖憾人旋律。「創造(Sozo)」的黎明般行雲柔美,穿插著「太始(Hajimari)」的詭侷低沈不安情緒、太鼓聲的雄渾憾動以及小提琴的悠揚卻始終帶些淺憂的淒美;而令人想起悠悠遠古中國的「絲路(The Silk Road)」,熟悉樂聲裡浮現起黃沙滾滾的千里步履與連綿駝峰。

  重新在演奏會裡聽見了熟悉的細膩悠揚,再次在心中烙下深刻記憶。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颱風來襲前的寧靜,反而有些詭異。

  傍晚開始轉趨陰沈的天氣,飄著點雨,西方的天空雲裡卻透著黃澄,映著東方的暗藍,竟勾畫出道佔去大半邊天空的偌大圓弧彩虹。

  早上高速公路上的豔陽光耀,交織著等待不遠處暴風雨來襲前的過份清朗,瀰漫著詭譎。Mazda6車裡最近似乎常跳針的爛音響,撥放著的是陳慧琳的「數到三就不哭」。

  熟悉的歌曲混雜著晴朗、等待暴雨,以及記憶裡無法串連的片段。

  記憶片段裡,是同樣豔陽下的國體游泳池、Pastrami燻牛肉胡椒香味、Danablue藍紋乳酪的刺激、酸潤Graves紅酒,以及關島(Guam)的海水陽光雨水等各種滋味交雜串拼成的記憶。

  似乎,是那一個時間區間裡的零碎記憶片段,串接上了強烈打歌的電視片段。中文翻唱的歌曲,刻意穿雜著徐真英的韓文「Missing U」原曲,拼湊出記憶的某個片段。

  似乎,記憶裡的另一個片段,是在凜冽寒冷夜裡的首爾漢江河畔溫暖飯店房間裡,哼起「數到三就不哭」。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變形金剛(Transformers)」無疑又是部有著強烈置入性行銷的超級商業片,而且官方網站上的斗大「孩之寶(Hasbro)」商標,除了置入性行銷賺一筆、上映初期便打破許多記錄的票房賺一筆之外,順便連玩具都賺上了一筆。

  搞不清究竟買票進電影院的是小孩或是「大人」居多,可確定的是,電影還沒上映前,變形金剛的粉絲大概會是有些年紀、約莫在三十多歲的「老人」們最多。

  無論商業片也好、置入性行銷也罷,變形金剛還算是緊湊有張力且值得觀賞的片子,至少,前半部絕對是如此,而後半部打鬥多了些,又有點回到是純粹的科幻視覺片。不過,也許那一點也不重要,可以看到與動畫裡風格迥異,且充滿過去動畫片裡絕對不可能出現的劇烈魄力,或許才是廣大變形金剛粉絲們想看的。

  「變形金剛」嚴格來說應該是起源於日本,不過動畫卻是部美日混血的產品。1984年,生產變形機器人玩具的日本Takara找上Hasbro負責美國區域行銷(Hasbro目前是美國第一大玩具供應商),並找了Marvel畫漫畫,後來更找了日本的東映製作了動畫。從此,先有玩具、後有動畫相關產品的變形金剛,便開始啟動了在動畫市場裡的悠久歷史。

  初始動畫的主軸大概與電影所敘述相去不大。不過,記憶裡當時對這種以「超生命體」的機械人為主角的動畫其實沒有太大興趣,但反倒是對於可以變形成機器人的跑車們有著極大擁有慾,卻又買不起的愛恨情仇。

  找了些資料,才發現當初動畫裡的變形金剛,有許多竟是大河原邦男(機動戰士Z的主要機械設定)所做的機械設定。而如今出現的真人版本,寫實無比的機械人角色,大概會讓熟悉動畫版本的粉絲們感動不已吧!?至少,當那輛巨無霸大卡車頭出現,並變形成Optimus Prime (就是港譯的那個詭異「柯博文」名字)的那副景象,間應該會讓粉絲們頓時興奮莫名吧!?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網路世界的神力,三不五時總會出現些讓人覺得有趣噴飯的東西。

  新聞上看見了關於1976年台灣拍攝,又名「關公大戰外星人」的特攝片「戰神」報導。當時大概還只會爬的自己當然不會看過這部片子,不過,倒是對會有這種天馬行空詭異構想的緣由倒是讓人覺得神奇有趣。

  上網胡亂逛的過程,發現了另一個小時後曾有印象,現在看來同樣覺得神奇的事。

  原來,「超人力霸王(ウルトラマン,Ultraman,我一直不喜歡「鹹蛋超人」這個名詞)」的起源不是日本,而竟然是泰國!?

  1979年上映的電影「猴王大戰七超人(ウルトラ6兄弟VS怪獣軍団,The 6 Ultra Brothers Vs. the Monster Army)」裡,主角竟然成了泰國的「白猴王」。

  故事背景是久旱不雨的泰國。

  寺廟裡一群跳舞乞雨的小孩裡,某個小男孩發現有人正在偷寺廟裡的佛像而英勇阻止,卻被歹徒殘忍射殺。遙遠的「M78星雲(超人力霸王的國度)」外,超人之母透過螢幕看見了小男孩的英勇行為而深受感動(無言…),便施展神奇力量將小男孩的遺體「變」到超人國度,並在「初代超人」、「佐飛(ゾフィー,Zoffy)」、「超人七號(ウルトラセブン,,Ultra Seven)」、「新超人」、「超人A(ウルトラマンA,Ultraman Ace)」,以及「太郎(ウルトラマンタロウ,Taro)」等「超人六兄弟」的「加持」下復活(力霸王裡的標準橋段),只不過,小男孩並不是以「超人力霸王」形體復活,而竟然是復活成泰國信仰裡的「白猴神(Hanu)」。

  「白猴神力霸王(Hanuman)」回到地球的第一件事,是找出並「捏爆」當初射殺自己的歹徒(殘忍程度似乎加倍奉還!),接著竟然是飛到「太陽神」的住處,要太陽遠離地球,以解除乾旱。太陽遠離但並未解除乾旱的泰國,正準備發射人造雨火箭的軍事基地(怎不直接去找雨神?),卻在火箭發射的瞬間產生大爆炸並出現五隻巨大怪獸(又是力霸王裡不知從哪冒出莫名其妙怪獸的標準橋段)。

  後續的劇情,自然是神勇的「白猴神力霸王」力鬥五怪獸,一開始節節落敗,卻在超人六兄弟的協助下,突然回復神勇,而將怪獸「一一擊斃」。最後,拯救了泰國(電影裡的怪獸竟被圍毆,實在可憐,地球真是太危險…)。

  似乎,如此的詭異劇情與角色,大概也只能在電影裡出現一次。

  而泰國人不知是否著了韓國人的隱,竟宣稱「超人力霸王」是泰國人所創造。似乎顛覆了一直以來的認知,不過,在找了些資料並有這部「猴王大戰七超人」日泰合拍電影的證據發現,似乎煞有其事。似乎,超人力霸王的原型竟然就是這隻「白猴王」,當初的力霸王電影是泰國的Chaiyo與日本的円谷(Tsubaraya)公司所合拍,而版權歸屬一直未明確釐清,據說後來2001與2005年泰國與日本法庭皆分別判Chaiyo勝訴,超人力霸王的國際版權,屬於Chaiyo所有。如此而言,「超人力霸王」的「國籍」似乎應從「日本」改成「泰國」。

  不過,雖然對力霸王並不熱衷,但習慣了日本版後,實在很難適應突然變成泰國人的超人力霸王。

  整個過程,實在有點像肥皂劇…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偌大演奏廳裡充滿著暖溢無比的橘紅色燈光,銀色風管與淺褐色牆面交織,使得舞台背牆上的管風琴,既像是富麗光炫的獨立樂器,也像是與舞台融合一體的絢爛裝飾。有時,到國家音樂廳,在乎的倒不是舞台上表演的究竟是多麼著名的樂團,而是現場充滿和諧柔暖、讓人寧逸無比的靜謐心境,以及那種CD音箱所發出的罐頭音樂所完全無法比擬的臨場震撼。

  「普雷特涅夫(Mikhail Pletnev)」所指揮的「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似乎是第一個曾經現場聆聽的俄國樂團。


  音樂會上半場是鋼琴詩人「李斯特(Franz Liszt)」的交響詩「前奏曲(Les Preludes)」、「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以及「節日之歌(Festaklang)」。李斯特的交響詩概念,以單一樂章的音樂描述樂曲標題所欲表達的意念,樂曲裡充滿抽象、印象與自由變換。幻想著「普羅米修斯」為人類贖罪的堅苦卓絕,聆聽著似乎時而莊嚴、時而掙扎,甚至時而悲嗆的起伏旋律,細細品嚐著「交響詩」的高度意境。或許是音樂素養不足,
也或許是領悟力不夠,對於「交響詩」的旋律,始終覺得缺了些音樂性、多了些艱澀難懂,至少,在音樂會上的三首李斯特交響詩是如此。

  「德佛札克(Dvorak)」的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The New World)」是早已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曲目,印象裡,不知如何,似乎是每個到台灣的樂團都必須演奏的曲目。

  最愛第二樂章開始不久英國管緩緩奏出的優美深邃奇幻哀怨旋律,更無法抹去「田中方樹」科幻小說「銀河英雄傳說」卡通版上,同盟國與帝國萬艘艦隊,於深邃星空裡爭峰對峙所搭配的第四樂章而營造出的慷慨激昂。似乎,混著未知新大陸與淺淺鄉愁的新世界交響曲,除帶著優美的音樂旋律,也同時令人深深著迷。

  不知是否聽習慣了「小澤征爾(Seiji Ozawa)」指揮「維也納愛樂(Wiener Philharmoniker)」的版本,也似乎是個人偏見,「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的演奏聽起來雖然整齊精湛,但始終覺得節奏的快慢控制上讓人感覺有些不習慣,甚至音節的連接上似乎也有些不順暢,總覺得還是喜歡小澤的版本。不過,畢竟對音樂的感覺每個人有所不同,產生的感動也不同,真正重要的,並非藉他人的主觀認定而認定,而必須靠自己去仔細聆聽,仔細品味。

  *新世界交響曲, 第一樂章, Dublin Philharmonic

  *新世界交響曲, 第二樂章(Part2), Dublin Philharmonic

  *新世界交響曲, 第三樂章, Dublin Philharmonic

  *新世界交響曲, 第四樂章, Dublin Philharmonic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鬥士星矢」描述的是以五個「青銅聖鬥士」為主角的少年的熱血故事。

  基本上,「聖鬥士星矢」是部典型的打鬥擂臺式作品,但圍繞劇情主軸出現的各種希臘與北歐神話角色,以及代表角色本身的各種「聖衣」,大概是1985年漫畫版本問世後最吸引人的賣點。

  第一次接觸「聖鬥士星矢」,是國一時無意買到,以五個主角為主題的卡通墊板,後來,在錄影帶出租店裡,找到了「聖鬥士星矢」的錄影帶。第一次看見卡通,就開始被劇情裡的星座聖衣給吸引住。

一開始,少年們為了爭奪黃金聖衣,在銀河擂台上劇烈打鬥。而以「飛馬(Pegasus)」、「天龍(Draco)」、「天鵝(Cygnus)」、「仙女(Andromeda)」,以及「鳳凰(Phoenix)」等五個星座為中心的主角,搭配上黃道十二宮的黃金聖鬥士,以及後來以北歐神話主神「奧丁(Odin)」、希臘神話的海皇「波塞頓(Poseidon)」、冥王「黑帝斯(Hades)」等為主軸所鋪陳演變出的故事發展,似乎也使得後期「聖鬥士星矢」的打鬥枯燥公式劇情裡多了些樂趣與變化。

  對於「聖鬥士星矢」的興趣,隨著失去新鮮的劇情與升學壓力,其實只到初期的「十二宮篇」部分。劇情之外,令人著迷的是初期動畫版的主題曲與片尾曲。

  「MAKE-UP」樂團主唱的主題曲「飛馬座幻想(Pegasus Fantasy)」,激昂明快的節奏與一開始的飛馬聖衣裝著,似乎讓人熱血沸騰;寧靜平和的片尾曲「永遠的藍(Blue Forever)」,卻與主題曲有著高度反差,主角們靜靜凝視前方,搭配上廢墟背景,反而有種戰鬥創傷後的疲憊與對希望的期待。

  對於片尾曲「永遠的藍」裡的簡單卻深刻的畫面一直留著鮮明印象。一直到多年以後,竟出現了那種「名場面」的「景品」(花了我不少銀子)。五個青銅聖鬥士,圍繞著「雅典娜(Athena)」女神,寧靜地遙望前方,似乎,正在期待著那種深深滲入心中的無垠永恆蔚藍。

  *Blue Forever, 西班牙語版

  *Blue Forever, 葡萄牙語版

  *Pegasus Fantasy, MAKE-UP Live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手相連」是1988年漢城奧運開幕的主題曲,也是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奧運歌曲。

  當時是個資訊仍然不易取得的時代,資訊的主要來源,不是報紙,就是電視,似乎是「網路(Internet)」這個字眼根本未曾在一般大眾心中出現的時代。電視裡,只存在無線三台甚或非法第四台的簡陋狀況,無法滿足所有人需求。那時記憶深刻的,是許多人花了可觀經費,在家裡加裝「小耳朵」衛星天線,就只為了看日本NHK所轉播的奧運比賽,似乎,基因於運動賽事而刺激起的消費需求,在每個年代裡都一樣,過去一樣、現在一樣,將來,還是會一樣。

  人,是種群聚動物,人類社會裡,卻充滿了互相侵略爭奪與爾虞我詐。很難說為何會如此,不過,在奧運這種世界矚目的焦點裡,卻看到了所有人類聚集一起、專注融合的和平交流與公平競爭(至少大部分是如此)。

在原版「Hand in Hand」裡,主唱「Koreana」樂團那種褪去流行的舊時打扮令人發噱,但卻在浩瀚壯觀的開幕儀式成千上百各國、各人種運動員的聚集促擁裡,看見了人類歡舞的難得和諧感動。

  「心與心相連
   手和手相牽
   我們相信 彼此之間的距離
   不再遙遠」

  「Hand in hand we stand
   All across the land
   We can make this world a better place
   In which to live」

  似乎,奧運會給人的,除了那種「世界和平」的一舜間感動外,對當時仍是國中生的自己而言,更重要的,是把導師的注意力,從手中的藤條與被打得黑青斑斕的屁股,短暫的轉移到電視轉播上。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eave a light on」是豐田汽車(Toyota)許多年前的廣告背景音樂,也是Belinda Carlisle在1989年「告示板(Billboard)」上前幾名的單曲。

  對這首歌有深刻印象,其實是從廣告開始。廣告的畫面,是奔馳在長橋上的車子。鏡頭由半空中抓著往前奔馳的車,往前望去無止盡的長橋,橫跨在無盡遼闊的碧藍海上,搭配著輕快且節奏感強的「Leave a light on」,Belinda有力並略帶沙啞顫抖的嗓音,映著畫面上的汽車飛疾奔馳與兩旁的海水波光粼灕,讓人有著心境舒暢的無垠開闊。

  似乎,視覺與聲音給人的震撼是相伴而生的。完美的畫面與聲音搭配,特別讓人印象深刻,無法遺忘。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看到「X檔案(X Files)」影集,是在大二時亂轉電視時所無意發現。

  美國的福斯(Fox)電視網1993年開始播映「X檔案」,初期內容以外星人神秘綁架事件為主軸,配合各種神秘靈異的超自然現象,串成整部影集。

  第一次看到X檔案,就被吸引人的劇情所著迷,而成了忠實觀眾。

  劇裡,男主角穆德(Fox Mulder)是牛津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卻放棄大好前途而於加入聯邦調查局(FBI)後,自願負責無法以常理解釋的超自然現象案件「X檔案」。而女主角史考利(Dana Scully),則是堅持科學觀點、一開始派去監視穆德,其後卻逐漸相信超自然存在的醫學博士。

  X檔案播映後持續加溫的超高收視率與激增的影迷,讓影集本身空前成功,其後更推出電影版本。而自己對於X檔案的收視習慣,也從大學延續到研究所,記得那時播映每季結束到下季開始的間隔幾個月,總是難以忍受那種等待的不耐。

  然而,隨著時間的拉長,以及電影版本的無法吸引人,X檔案似乎給人有種「歹戲拖棚」感覺。到了研究所畢業當兵後,真正讓人失去了對X檔案的關注,後來,聽說演穆德的David Duchovny與演史考利的Gillian Anderson相繼辭演了X檔案,因此換了男女主角,同時因為持續下滑的收視率,而於第九季結束了整部影集。

  「X檔案」填滿了大學時期對於諸如「陰陽魔界(The Twilight Zone)」科幻影集的需求,更重新激起了對於各種神秘、靈異現象的濃厚興趣。在探尋超自然現象真實性的同時,套句「X檔案」最常出現的話,「The Truth is Out There」!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地」是1983年成立、初期為香港地下樂團的Beyond,在台灣發行的第一張國語專輯。當初仍在念高中的自己,只記得班上某個同學,那一陣子每天的隨身聽裡,總是倒帶又倒帶的重複播著「大地」。

  真正對Beyond的音樂有更進一步的接觸,是在大一的時候。隔壁寢室的馬來西亞僑生,似乎是個Beyond迷,滿滿Beyond的粵語版CD,成了大一時,不知應算是勤奮用功、或是生活苦悶的娛樂之一。

  Beyond的許多音樂,總是充滿對於社會時弊的感受抒發,後來的風格雖然明顯融入了商業化的影響,但其實卻是更容易讓人接受喜愛。Beyond音樂裡融合英式搖滾、情感與東方元素的獨特味道,總散發著深邃吸引的持續魅力。

  對於Beyond,最熟悉的是黃家駒帶著沙啞磁性,卻又充滿爆發與生命力的聲音。幾乎是樂團領導者的黃家駒,卻在1993年的意外裡去世,而黃家駒主唱的最後一首歌,就是「海闊天空」,一首聽起來帶點理想期待、帶點恍惚剎然,又帶點悲哀感傷的歌。

  也許,後來再聽,想起當時的情境,搭配起沙啞感傷的嗓音,應該還是悲傷的氣氛多些吧!

  *1996黃家駒紀念演唱會版本

  *Beyond 2003年演唱會版本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特別喜歡葛利格(Edvard Grieg)唯一的鋼琴協奏曲(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in A minor, OP.16),尤其是第三樂章。

  被歸為國民樂派的葛利格,音樂裡了帶些北歐挪威浪漫氣息,由於作品曲風強烈受到蕭邦(Chopin)的影響,因此又被稱為「北歐的蕭邦」。比起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葛利格的音樂輕鬆而不厚重;比起拉赫曼尼若夫(Rachmaninoff),葛利格的音樂明快而不憂鬱;而比起蕭邦,葛利格的音樂卻是除有炫技的飛快音符外,更多了些音樂旋律。如此形容,倒不是說葛利格的音樂便因此失去特色,畢竟,音樂就是要讓人舒服,讓人醞釀出某種情緒意境, 而葛利格讓人醞釀出的,是另一種明快浪漫激昂兼具的複雜暢快思緒。

  葛利格鋼琴協奏曲的多彩奔放,特別在第三樂章加強的極中庸快版(Allegro moderato molto)裡一窺無遺。

  一開始的黑管後,鋼琴突然鮮明流暢的突入,有種想隨之飛快激昂的淋漓盡致。經過一段炫舞飛揚的鋼琴奏鳴後,接續的是另一段以橫笛開頭,柔和輕快的寧靜浪漫。整個樂章就在那種快慢接續、急靜交錯的織旋遞迴中暢快起舞,最後在貫穿整全曲的熱烈歡騰主旋律中壯闊結束。結束的一刻,讓人有種剎然完結、欲罷不能的迴盪震撼。

  Deutsche Grammophon的「金卡拉揚(Karajan GOLD)」紀念系列裡挑選了葛利格的鋼琴協奏曲,彈奏鋼琴的是1982年錄音當時仍然是翩翩少年的Zimerman,流暢的鋼琴彈奏將整個樂曲表現得淋漓暢快。而另一個有意思的版本是福茂唱片代理Decca出版的「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為何和「蕭邦」沾上邊?這張CD封面與CD上印的都是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但放進唱盤後播出的音樂竟然是葛利格的鋼琴協奏曲。這種狀況就如同買的是周杰倫,但放出來的卻是蔡依琳那種南轅北轍、離譜至極。許久前曾經寄回去福茂反應過,但福茂只是重新又記了片新的CD過來,或許,古典音樂的世界,要分辨周杰倫與蔡依琳也並非是件容易的事。也或許,葛利格就註定了要讓自己的偶像蕭邦佔便宜。

  *第一樂章(Allegro molto moderato)

  *第二樂章(Adagio)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空突擊隊(キャプテン・フューチャー)」在台灣播映的時間是1980年。

  改編自美國作家Edmond Hamilton科幻小說「Captain Future(未來隊長)」的太空突擊隊,依舊記得主角是「鐵船長」、身邊的伙伴是橡皮人「小胖」、鋼鐵機器人「克拉」、存有鐵船長雙亡父母腦袋智慧的生化機器體「田博士」,還有鐵船長的情人「娟娟」。太空突擊隊裡的穿牆與隱身裝置、可變換成各種形體的小胖、被似乎是基因重組裝置轉換成魚人的鐵船長,還有某個星球上完全以細胞形式組成各種機能的奇幻外星人,深深吸引著當時仍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上課時跟放學後都一樣。

  還記得小學上課自習時間,因老師不在而偷跑出教室,跟「潛入」學校的小販買「太空突擊隊」的彩色卡片而「脫逃不及」被發現處罰的深刻記憶;也記得後學後只買得起畫冊塗色本,而僅能望著百貨公司玩具部櫥窗裡「慧星號」超合金玩具垂涎興嘆的強烈佔有慾。似乎,太空突擊隊裡的充滿科學與幻想的各種神奇劇情場景,剛好推波助長並牢牢契合著小學生的終日白日奇想。

  據說,播出當時,後來因為卡通本身被認定為「太過深奧」而被「新聞局」禁播。老實說,對於禁播,並無太多印象,但是「鐵船長」的超帥英姿,絕對是深刻烙印在當時每個小孩的稚幼心中。

  *日文原版片頭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聖傑第一首讓人印象深刻的歌,應該是「痴心絕對」。雖然,那時在KTV裡,「痴心絕對」似乎早已雄踞熱門點歌排行,但是,印象裡總想不起歌曲的原唱究竟是誰。

  比起幾乎已成KTV裡芭樂歌的「痴心絕對」,第二張專輯「痴心絕對‧手放開」裡的「遠走高飛」則給人完全不同的感受。

  「遠走高飛」是首曲調簡單、詞句淺顯的歌曲,整首歌其實並無太多的深刻描繪與斧鑿高潮。似乎也是小品歌曲本身如此的輕描淡寫,也才使得影像搭配上歌曲更容易發揮。

  「遠走高飛」的MV裡,簡單描繪著老奶奶回憶著與丈夫的依稀過往。MV中雖未曾明示,但卻可清楚明瞭飛將軍丈夫投身戰爭而捐軀不回的強烈動人事實。姑且不論拍攝得有點粗糙低成本的MV,使得整個意境大打折扣,但依稀能夠感受出整個MV要表現的感覺。

  「遠走高飛」的MV,讓人想起多年前的「鐵達時(SOLVIL ET TITUS)」手錶廣告。

  廣告的男主角是周潤發,而女主角是吳倩蓮。廣告敘述新婚不久的男女主角,因為抗戰爆發,身為飛行員的男主角因抗戰爆發而不得不獻身國難。臨走前,男主角送了女主角一只背面刻著「天長地久」的手錶(當然是「鐵達時」),廣告裡有點斑黃的畫面,搭配著簡單清柔、不加旁白、無聲勝有聲的背景音樂,在影片將近結束時,出現了「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超經典標語。當時那個新婚喜悅,而後隨之而來的卻是「天長地久」的恍惚如夢廣告,不知在心裡留下了多深刻的印象(剛好那一年,老媽竟送了個鐵達時的月相錶給我,還付贈一本「天長地久」廣告年曆…)。

  無聊地思索著「遠走高飛」與「天長地久」的關係,或許,每個人都期望在短暫的人生裡貪婪地留下璀璨的永恆。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988年,一個美國交換學生自瑞典帶著「Roxette」的「Look Sharp!」專輯拷貝回國,並在地方電台播放單曲「The Look」,沒想到竟因此使得「The Look」成為眾多電台迴響播放的熱門單曲,並讓Roxette在美國的知名度瞬間爆發並一炮而紅。

  勁道十足女主唱Marie Fredriksson時而渾厚、時而滄桑的魅力嗓音,以及聲音低沈渾厚卻充滿磁性吸引力、負責詞曲創作的Per Gessel,組成了累積唱片銷售量超過七千五百萬張的成功樂團「Roxette」。

  記不得Roxette發行過多少張專輯,只記得Roxette的1991年支支動聽的「Joyride」專輯,陪自己度過了段不短的高中歲月。

  「Fading Like A Flower (Every Time You Leave)」應該是專輯裡最喜歡的一首歌。歌詞裡悲裡帶喜的綿膩情愫,透過Marie的輕淺棉柔卻帶著力量的歌聲,似乎將逃避與不捨的矛盾情緒盡情抒發。

  「Every time I see you oh I try to hide away

   But when we meet it seems I can't let go

   Every time you leave the room

   I feel I'm fading like a flower

   Fading like a rose

   Fading like a rose」

  *It must have been love

  *Joyride

  *Listen to your heart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認識「喜多郎(Kitaro)」(卡通「鬼太郎」也是叫Kitaro),是在大學時晚餐的麵店裡。

  電視裡播放的是喜多郎的Live演奏會LD影碟。立體聲的環場音效、新奇異常的未曾見過表演方式,還有不同於一般人的獨特長髮裝扮,使整個演奏會有種莫名震撼與吸引力。

  當時電視上播放的就是「Matusri(節日慶典)」這首曲子。

  播放的LD影碟裡收錄著喜多郎1990年美國「亞特蘭大(Atlanta)」市Fox劇院的現場實況。依舊沈浸在那種幻渺音樂表演中,晚餐後步出麵店,即刻跑到唱片行找了喜多郎的CD。

  唱片行裡,被歸類在「新世紀(New Age)」類別電子合成音樂的喜多郎,原來早已有些熟悉的作品似曾聽過,如「絲綢之路(Silk Road)」早已是令人再熟悉不過的音樂。絲綢之路營造出的是一種柔美安詳的寧靜平和,搭配畫面出現的,是廣闊黃沙大漠的優美曲線,滿載絲綢的駱駝長龍隊伍,遙行走向於茫茫荒漠,消失於遠方天際。

  許多年後,LD影碟淘汰消失,卻在深圳路邊小販無意找到當時現場演奏會的DVD,而過年休假整理著家裡的舊物,發現家裡竟有喜多郎與倫敦交響樂團(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合作的絲綢之路黑膠唱片。

  橫跨世代的不同儲存媒介,卻保留著相同的喜多郎。

  *絲綢之路電視片頭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你給我的翅膀飛 我懂這不是傷悲

  再高都不會累 我們都說好了

  用你給我的翅膀飛 我感覺己夠安慰

  烏雲也不再多

  我們也不為誰掉眼淚」

  林俊傑的「翅膀」。

  提到翅膀,總會想到Icarus的故事。

  希臘神話裡,Daedalus是設計克里特島(Crete)迷宮的建築工匠,迷宮完成後,克里特的國王Minos為了避免Daedalus將迷宮的秘密洩漏,而計畫將Daedalus滅口殺害。

  早已預計到自己後果的Daedalus,依憑自己的卓越手藝,製作了兩雙翅膀。Daedalus與自己的兒子Icarus戴著翅膀飛出了克里特島。

  Daedalus告誡Icarus,翅膀是蠟做的,因此不能飛太高,否則將會被太陽所融化。

  然而,飛往天上的Icarus,迷戀著炫燦美麗的大地與遼闊天際,而忍不住越飛越高,卻未在意父親的告誡,翅膀,已悄悄一點一點開始融化。

  當仍沈浸在大地天際的幻麗壯闊之時,詫然發現翅膀已融化消失的Icarus,早已來不及往低處飛,迅速墜往碧藍海裡而斷送性命。

  翅膀,可讓人飛翔,但也可能讓人從此消磒…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