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5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澳門的奢華很奢華。

  奢華的那一邊,可以找上直昇機加長禮車當代步工具、可以換上鑲滿鑽石的鋼筆手機,也可以花掉一般人好幾個月的薪水住上一晚、吃上一頓。

  反正,滿是各式賭場的角落,絕對是充斥著種種浮夸奢華,非要讓賭客遊客們至此一遊,留下所有盤纏、甚至掏盡財產方休。

  新式「娛樂場」裡的賭場、飯店加上名店標準模式,一個比一個豪華、一個比一個誇張。

  「永利(Wynn)」賭場門口圓型大廳頂上,是巨大立體的「十二生肖」金碧浮雕,栩栩生動的十二種動物神情撼人,彷彿隨時要從天頂衝脫而下、降落世間。

  而與天頂相輝映的是地面上的金色半球體星座儀。天上的八十八星座,遇上令人鎮攝的十二生肖,也只好退隱地上。

  其實,天頂與地面都只是大型機關的一部分。

  每隔半個小時,天頂上的十二生肖便會在轟隆巨響的機關啟動下,開始挪移運轉、縮隱褪去。緩緩代之出現的,是撥開金耀後黑暗天幕上的混屯軌譎。各種晶碧亮澄霞光流轉於黑幕上的絕對反差,在遭週圍觀湊熱鬧的人群中營造出另一種凝神屏息。

  不久後再次二分開啟的黑幕,透出並慢慢落下的是耀著潔淨螢光的白皎素麗水晶串滴。而同時撥開的地上星座半圓金球裡持續旋轉上升的,是壯闊茂盛的黃金大樹。多到綿密數不清的金黃色樹葉,隨著四周散射的黃澄燈光而顯得更加貴氣攝人。上升的黃金樹與下降的水滴串,一個彷彿是生命熟成、與天崢嶸,一個彷彿是甘霖降世、雨露均沾。

  整個過程給人的,大部分是震撼與讚嘆。而就賭場說法,表演過程,稱做「吉祥樹」。

  而圓形大廳連過去的,是兩邊充滿新開的、整修中想像得到的各式名牌店鋪。似乎,無法忍受奢華誘惑的人,就像是出少林寺需打過銅人巷一般,肯定有得難過。

  走廊另一邊則是接著排隊等待酒店入住的擁擠人潮。以紅色為主軸的酒店大廳,裝飾典雅裡仍少不了的奢華氣味,除顯得更加氣派雍容外,絡繹不絕的住客也讓人驚嘆金錢世界的糜爛誘人。

  如果要說「永利」少了什麼或多了什麼。也許,少掉的是個打動人心的雅致名稱,而多的,正恰好是似乎有些庸俗名稱給人的不協調。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瞭解一個城市的最好方式是從城市本身的博物館開始。

  靠海的小半島聚落,由遠建於宋朝的「媽祖閣」其實不難理解那種由來以久的發展傾向。及至後來瞭解國家自身資源貧瘠不具競爭力的葡萄牙亨利王子(O Infante D. Henrique)決定暢導海外發展,而使葡萄牙成為歐洲第一個遠洋海權國家,同時到達亞洲並登陸澳門開始,澳門,成了亞洲通往世界的中心。

  從小魚村到通商港埠,再到耶蘇會教士登陸傳教,甚至其他海權國家眼紅於澳門的經濟利益而急欲奪取的過程,澳門的演進,似乎總是順著聚落民居、廟宇、教堂、砲台的循環沿續了段不短的時間。

  而「澳門博物館」本身即是建在「大砲台」遺蹟上,旁邊是聖保祿教堂的前壁遺跡大三巴牌坊(The Ruins of St. Paul)和哪吒廟,而附近則是密集的古老民居,似乎恰恰忽應澳門的歷史發展。

  趁著觀光客們不多的短暫時刻,重新體會大三巴牌坊原有聖保祿教堂的莊嚴寧靜,漫遊在澳門博物館裡體會想像繁榮商埠的曾經輝煌,以及中西文化的碰擊交融與傳承延續。似乎,對一個城市的最大尊敬,就是好好去瞭解城市本身的歷史與文化內函。

  一步步札實的走上東望洋砲台,東望洋山不高,卻有著澳門最高地勢。山上的燈塔、砲台、防空洞,指引與防衛著澳門,而依偎燈塔邊的無所不在古老教堂,也同時慰藉了全澳門人的心靈深處。

  喜歡漫步在城市裡感受每個城市特有的獨一無二氣味。粗糙流覽了澳門所有的世界遺產之後,感受到的除了殖民帝國直觀易見的經濟利益趨使下的極力發展之外,更多的是天主教耶蘇會教士們為了傳遞信仰的那種義無反顧與辛苦卓絕。

  《澳門》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似乎很少地方如同澳門一般,有著如此大的反差。

  比香港更小的彈丸小半島,一邊是高密度的豪華酒店賭場娛樂場,另一邊是令人眼花的世界遺產指示路標;一邊是絕對人工的漁人碼頭世界建築大型現代遊樂設施,而另一邊則是散著淡淡歷史霉味的老舊街坊。

  十六世紀明朝中葉開阜的小商港,有著匯集歐、亞、非、美各洲人民的風俗雜粹、也見識過四百多年來中國與殖民帝國的繁疏興衰、更開展了沒落小港激竄勃發的博弈娛樂經濟。天空青朗澄澈、天氣光耀溫暖到不像話的冬天下午,漫步在澳門不大的街上,心中滿是對這個城市各種雜陳感受。

  漁人碼頭上,整齊羅列著葡萄牙館、威尼斯館、阿姆斯特丹館…等數不清國別的各種建築,雖然明顯看得出是人為的刻意,卻特別喜歡那種建築物身上黃的、紅的、綠的、紫的各式淺淡繽紛顏色所構築出的美麗優雅與賞心閱目。建築物搭配上不知多久沒見的藍天,是一種明豔粉彩與純粹耀藍的完美搭配。望著碼頭邊的輕波淺浪,心中有的是滿溢的開闊輕鬆。

  而漫步到歷史城區,卻完全是另一種感受。望著街上指示著諸多不同建築物的「世界遺產」路牌,手上的地圖不如說是藏寶圖,邊望著路標、邊找著圖,彷彿依循著圖上前人留下的蛛絲馬跡,一步一步的找出每個提示與寶藏。聚精會神尋覓著各個教堂古屋、樓宇砲台,以及廟閣牌坊,穿梭在老舊街道馬路間,沒了光耀碼頭邊的清爽海風,空氣中卻是飄散著感覺得出歷史年歲的淺淡刺鼻霉味。但畢竟是歷史城區,空氣中若缺了那種味道,也許反而會像觀看電影般少了些臨場真實。

  夜晚的城市,同樣充滿了反差。一邊是五光十色霓虹閃爍充滿白晝朝氣,另一邊卻是寧靜沉默,暗自在黑夜裡持續流露著些微的黃澄燈光生命力。寧靜的大三巴牌坊(The Ruins of St. Paul),對過去的,是七彩金光流轉飛竄的新葡京酒店。

  選擇在老舊安靜的那一邊,窩在那種比自己老上至少四倍的破舊老房子,似乎就像是「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裡體驗生活的背包客一般,享受那種未曾有過的經歷。

  《澳門》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開張沒有很久的Starbucks輕啜著涼掉的熱抹茶拿鐵。

  印象裡,小鎮上的Starbucks應該是冷清不多人的小小空間,卻在推開玻璃門後,感受到那種似乎是因為人聲鼎沸與陽橙燈光而營造出的滿室溫暖。原以為也許是店裡的不便宜消費對於這裡而言還是太高昂,也以為或許是有能力的消費者寧願到隔壁那些紙醉金迷的酒店。反正,就是沒什麼人會在這樣一個地方出現在Starbucks裡。


  坐上舒適嶄新的沙發,右前方坐的是操著閩南語、腿勾踞在椅子上的其貌不揚男子、右方透明帷幕旁的小小座位,圍坐著以粵語豪邁聊著天,似乎等待著女伴到齊再帶開的男人們,左前方是剛準備離開的禿髮洋人,還有前方不遠處的一群正襟危坐、說著標準普通話的青年男女。

  毫無意識望著來往過客,心中對周遭卻有著主觀意識。當小小的城市似乎只是為了滿足男人的天生飢渴慾望而存在時,有時,也許會讓人搞不清楚究竟要緊握杯裡寂寞遺世卻心安踏實的冷冷拿鐵,還是酒酣耳熱卻是穿腸燒灼的虛假溫存。

  人潮來來往往,有人汲汲尋覓溫存、有人滿街兜售溫存,充滿虛情假意逢場作戲各取所需的街上,充滿詭異光鮮糜爛氣氛,讓人不知該興奮或該不舒服。

  不過,如此的一個地方,卻正好可以讓自己把心緊緊關上,好好享受寧靜沈澱。

  《東莞 常平, Starbucks》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週五狂熱夜裡的一千五百萬瓦的震天嘎響。

  也許是歌者的聲音宏亮,也許是音響設備精確響徹,小小舞台上「Blue Corner」Live Band的吉他貝斯鍵盤電音狂熱撕裂,交錯著打擊鼓聲的鏗鏘吶喊,伴襯著歌者神情貫注的誘惑動人清楚歌聲字句,在空間不大卻促擁著滿滿酒客的Pub空間裡,流轉衝擊出某種臨場強烈震撼、穿透浸蝕滿場心扉。

  似乎,Pub空間外的寒冷凜冽,敵不過台上引燃發散出的熱力蔓延,以及酒客擁擠群聚混雜桌上猛辣熱酌酒精杯盤狼藉所堆砌成的密閉難以喘息。


  久違的EZ5,幽暗空間裡的光耀四射熱情洋溢,熟悉不變樂手的樂聲侵襲與撼人vocal歌聲。似乎吵雜震撼的環境,融入在那種幾乎忘了多久沒接觸的激情澎湃,暫時徹底解放拘禁拴鎖已久的心。刻意不去思索任何可能的羈絆束縛,只想讓內心凝滯靜緩沈澱清空,去收納感受外來刺激的劇烈起伏。

  Live演唱一開始的暖場,手上綁著不稱頭怪異長長紅布條的「紅布條」,歌聲一出,空氣中充斥著那種高慷激昂的綿延感動。衣著誇張亮豔且帶些肢體言語輕浮的「蘇子」,卻有著嘹亮厚實嗓音與熱力光鮮,加上絕頂抖擻搞笑魅力,配合新人男女生日壽星的被整激情犧牲演出,流暢帶出百分之五百不冷場high翻天。最後據說曾是周杰倫緋聞女友的吳佩珊,雖然嗓音充滿著低沈渾厚魅力,但同樣一流的冷場功夫似乎讓前段堆積出的激昂情緒降至冰點,不過,或許那也是讓全場high到高點冷靜下來的最佳釋放。

  週五狂熱夜裡的一千五百萬倍熱情奔放。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翻開那本寫著「中華民國護照」的綠色小本子,有時會莫名覺得在本子裡蓋滿藍色小印章似乎成了生活的唯一目的。

  又是到處晃的一年,不管是想去的、不想去的,喜歡去的、不喜歡去的地方,都只能從盡量裡面找出些微樂趣。也還會有更多想去的、不想去的,喜歡的、不喜歡的地方等待前方。

  有時,疑惑著為何有著「VISAS」內頁的本子,在經過某些國家海關時卻還要另外找一張上面同樣寫著「VISAS」的便條蓋章;也有時,讓人幻想或許哪天經過印象裡總有種詭異霉味的「桃園機場」時,翻開手中的綠色小本子,會驚覺原本八角形藍色小入境章上的「中華民國 ROC」竟變成了「台灣 TAIWAN」。

  當生活習慣了變,就很難再回到過去習慣的不變,當日子習慣了挑戰,就很難再去想像那種缺乏挑戰的落寞寂寥。或許,該對新的一年有所期待…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與天氣預報有著顯著差異的午後好天氣。

  天上散著參了點淡藍的灰茫淺白,雖然沒有晴朗夏天的碧藍炫耀,但空氣裡因陽光高掛照射大地所蒸著出的不炙熱淡淡溫暖,反而讓人感到輕鬆舒適。十二月底的天氣,不像十二月底的天氣,本該是嚴冬前的蕭瑟寂凜,卻有著初春時節的輕暖洋溢。


  田野小路旁的寧靜咖啡廳,其實分不清杯裡咖啡的好壞,也許在這種地方,貪圖的就只是那種鄉野田間的寂靜清閒,以及寒冷冬日裡的難得暖意。

  南投鄉間裡是油綠悅目的菜田、稻野裡等著插新芽的枯褐焦黃,與黃綠雜點的繽紛花田,路旁成列獨立搖曳的檳榔樹與繁盛茂樹,經常搭配交雜著路旁田外型難看一致、缺乏創意的獨棟房舍,而路邊餐廳有時裝飾混織著說不出特定風格的怪異組合,種種典型的台灣鄉間不知該算是自由奔放亦或是庸俗不耐的氣氛,有時讓人熟悉枯乏得想脫離逃避,有時卻又被那種簡單親切的自在吸引而陶醉其中。

  午後的舒適暖意與空氣裡的清新開闊,暫時讓人忘卻繁雜俗務、享受離世獨立的悠閒自在。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東莞火車站前踞坐地上的是一群身著草綠服的入伍新兵,讓人想起許久前的記憶。

  那時是高中畢業時的大專成功嶺集訓。

  一大早聚集在高雄火車站前的,是大概當時自認為獨立穩重,現在看來卻是充滿稚嫩不成熟的一群高中畢業生。那時,雖然心理知道將面對的,只是短暫的預先體會從軍感受,但未曾有過長時間離家的經驗,對於那種未知處境應該還是有些小小忐忑。

  其實,對於當時的經過沒有太多記憶,只記得當時的火車上,滿是上成功嶺的高中生。火車,就這麼慢慢一站一站的接著一群一群的青澀臉龐往北駛去。時間似乎過了很久,但實際上卻只是轉瞬須臾,火車,駛入了成功火車站。

  偏僻地方的小小火車站,總是認為,那個火車站應該是專為運兵而設吧!?火車緩緩停下,遠遠見到窗外月台上的,是群整齊列隊、身著草綠服的畢挺軍人。那時,心理湧然浮現的竟然是種緊張驚恐,是種彷彿可能遭受折磨對待的未知恐怖。

  而火車停定了後,坐在位置上的學生們,誰也沒感離開。只記得那些草綠服的軍人,魚貫的上了火車,而那些火車走廊上、胸前標著「教育班長」布牌的軍人,瞬間讓空氣裡的氣氛凝至了冰點,心理的冷顫也提升到了無限。那種感覺,彷彿是一群搭乘奪命火車到了集中營的人們,等待士兵把人帶往慘絕境地的恐怖悲慘。

  時間過了許久,那種強烈印象依舊深深烙印在記憶裡。

  望著眼前背著軍毯、穿著草綠服的人民解放軍新兵,似乎,這些阿兵哥大概早過了那種剛剛從軍時的擔心害怕。但是對於即將面對的部隊生活,心理大概還是充滿了未知不確定吧!?對自己而言,那又是另一段記憶,另一段在壽山「前送營」裡等船送往「前線戰地」的記憶…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京東路與西藏中路的交會,一邊是舊時代延續下來、中國最早百貨之一的「上海市第一百貨公司商店」,另一邊是新世代裡嶄新摩登的「百聯世貿國際廣場」。舊時代的十里洋場裡,南京東路步行街上,有年代悠遠蔡同德堂藥店、老鳳祥銀樓,也有一字排開的Starbucks、Häagen-Dazs,和BreadTalk。
  似乎,各種新的舊的、東方的西方的,該有的留下來了、該來的也出現了。四方薈萃的國際城市,新舊東西交雜,也顯示出城市的兼容百物。光鮮亮麗的古老城市,延續下來的除了商業發展的熱絡外,也帶著點舊時文化的榮耀傳奇,上海人走路總是抬頭挺胸,臉上總是帶點不拖泥帶水的驕傲。

  順道轉過福建中路,到了福州路上的上海書城。建築本身,是新時代的水泥建築,吸引不了人。但是,建築裡面,讓人流連的整整七層樓豐富書籍,用「書城」來形容並未言過其實。每次到上海書城,其實總有種入寶山卻無法滿手歸去的遺憾。書架上越來越多的簡體書籍,不得不多認識些簡體字的迫切知識渴望,龐大可怕閱讀人群的蓬勃出版市場,讓人擔心繁體字「小眾」市場的坎坷未來。


  往著黃埔江走,南京東路頭接上了中山東一路。路靠著浩瀚江面,兩邊是和平飯店的北樓與南樓,而對岸是夜裡散發著閃爍晶瑩光芒的東方明珠塔。以前,都是從對岸與江邊眺望著外灘中山東一路邊上的絢麗風華,這次,挨著建築邊,從外灘十八號開始,一步一步踏向外灘一號,仔仔細細的感受著貼近建築的那種親切與魄力。

  漆黑夜裡,金的黃的白的燈光打在建築上,建築裡有哥德、巴洛克、新古典與文藝復興,建築反射出的柔和光芒,揮散融入在冷冷空氣裡,瀰漫著種迷離幻化的動人親切。過去那種遠觀的金耀璀璨,現在呈現眼前的,是堅堅實實的一磚一瓦,堅實偌大到有些讓人摒息讚嘆,卻又讓人想身處流連其中的黃澄富麗建築。

  華麗氣派的歷史悠遠建築裡,是讓人只能回到原點遠觀的昂貴奢華。Cartier、Giorgio Armani、Dolce & Gabbana,甚至到夏姿(Shiatzy Chen),各式俱樂部還有隨處可見的勞斯萊斯大型禮車。似乎,歷經了滄桑波折,許久之後,上海早已重新找回舊時代裡的那種昔日榮光。不過,當工農革命起家的毛澤東,看見自己一手創建的新中國,仍舊不敵那種豪闊資本主義時,不知作何感想?

  《上海》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十一月上海的夜晚,攝氏十四度的氣溫不算低,卻也透著些寒意。

  冷冷的天,踏上往黃陂南路的地鐵,滿是人的車裡卻有些蕭瑟清冷,讓人想起同樣在冷冽天氣奔馳跨過漢江的首爾(Souel)電車情景。似乎,冷的天特別容易勾起心中的過往景像。

  冷冷的天,到「新天地」卻是為了一杯「The Coffee Bean & Tea Leaf」的加州陽光冰砂,一杯久違不知多久的懷念甜甜滋味。或許,冰砂應該屬於充滿陽光的天,但冷冷的天,冰砂沒帶來陽光,帶來的卻是更冷的冷冽。

  新天地肯定屬於夜晚。

  夜裡的新天地,有種誘人迷離。算不上是燈火通明的夜晚,散佈綻放的餐廳酒館,點綴著螢虹火燭與黃橙微弱燈光,空氣裡飄忽著流轉光影,串延起來的卻有種即使沒喝酒卻讓人醉迷的醇美氣芬。

  穿插走進古意建築裡的靜謐小巷,可能不起眼的招牌門邊就是間獨立別緻的小店,也可能牆邊的几靜明透的落地窗裡就是正用著餐的旅人。特別喜歡嚷往人群邊的狹窄錯綜小巷裡,牆沿別緻亮橙招牌高掛,卻鮮少人跡的那種熱鬧中蕭瑟。搭著冷冷的天,漫步巷子裡,心可以是寧靜的沈澱獨立、放空自外,也可以隨時轉回到牆後的歡愉人群,享受那種熱鬧喧囂。



  新天地裡的舊公寓。刻意整理的展示空間,訴說著1920年代上海不是太富裕人們的日常生活。對現代人而言其實不算小的空間裡,有著當時的排置與陳設。舊時氣芬裡的舊時空間,雖然沒有科技時代裡讓人驚異深刻的生活發明,但開敞相聯的起居廂房、簡單生活器具,以及周圍的黑白泛黃老照片,營造出的反而是一種天倫相聚的溫馨暖意。流連舊公寓裡,望著各種舊時器物,想像時間往回走、想像當時在存在這個空間裡人們的言行靜動,感受舊時代裡曾經有過的歲月滄海。

  老城市與新時代的時空交會,也許當城市的嶄新發展帶給人們更便利生活的同時,真正能讓人留下真摯情感的,卻是對那種舊時代裡的艱苦不便,卻為生活而努力不解的深切懷念。

  《上海》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說是軍事演習!?

  起飛前五十分鐘,往返上海與深圳的飛機,竟然還停在上海尚未起飛。

  改了一小時後的下一班飛機,卻在飛機上等了三個半小時。時間,就在這種搞不清究竟原因為何,不知航空公司是否知情,卻仍究讓旅客上機的虛耗等待裡渡過。

  很難想像,若真得是軍事演習,竟能將每天運務量高達六萬多人的上海領空關閉五、六個小時。若真得是軍事演習,只能說中國軍方的演習實在太擬真,實在太莫明其妙。

  不過,其實最後大概沒人會知道延遲起飛的原因究竟是為什麼吧!?

  《東方航空, 深圳到上海, B737-800》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民俗文化村」裡,散佈著中國各種族民居村寨。

  比起景色建築模型,似乎實際建造的民居村寨更能讓人覺得親近。廣闊的中國,一直擁有著習俗風格極端差異的各種民族,據說,總共有五十六種民族。循著各個民族生活習慣、地理條件與傳統風俗的差異,同時演繹出了特色各異的建築形制與獨特民居樣式。


  文化村裡的民居種類,顯然是不及存在中國的所有種族數目,但其實也夠可觀。比起宮廷園林,反而更喜歡看各式各樣的不同民居,因為民居裡突現的,除了因為生活傳統不同而使居住空間機制各異之外,更有著各地居民長久與環境爭鬥所累計發展出的建築智慧。

  黃土高原上的穴居窯洞,在建材難尋的不毛之地裡省錢耐用;西南邊境崎嶇多山的少數民族山寨,吊腳樓除了適應地形也防蛇防蟲;傣家竹樓防水防潮、冬暖夏涼,適應著終日燥熱的熱帶氣候;廣大草原上的蒙古包易建易拆,伴隨著蒙古人的逐水草而居的草原生活。似乎,看見各族的民居,也看見了各地的生活而想實地去看看。

  接連著民俗文化村的是「錦繡中華」。廣大的園區裡,散置著中國各地套色建築的縮影。龍門石窟、萬里長城、紫禁城,再到圓明園,其中有剛剛開始熟悉的民居建築群、有金碧輝煌的皇家宮殿、有幽雅別緻的古式塔樓,也有峰迴路轉的古典園林。錦繡中華裡,看見了中國遼闊土地裡的各種建築奇蹟。

  「錦繡中華」其實是中國版本的「世界之窗」。也或許是長久演變下所逐漸塑造出的風格收斂,即使各民族的風格迥異,卻仍能在各式不同建築中找出那種異中求同的隱含規則。也因為如此,比起世界之窗有些混亂的各式建築、紀念物,錦繡中華裡的建築模型反而給人一種親切認同。

  不知走了多久,突然發現,想逛完佔地廣大的園區,就如同想逛完遼闊中國那樣的不容易。

  《深圳》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雖然到過深圳許多次,但卻從未到過「世界之窗」。

  步進世界之窗,映入眼簾的是正前方的巴黎愛菲爾鐵塔(Eiffel Tower),還有圍繞在中央偌大「世界廣場」周圍的各種石柱、希臘柱式、古巴比倫城門,還有世界各式文明的雄偉浮雕牆。

  一進到世界之窗,就感受到了一種廣闊壯麗的強烈魄力。


  穿過了「埃及門」邊,是有著歐式風格的「歐風街」。群聚的歐式建築,看來有些斑剝、有些陳舊。其實,歐洲的建築,大部分本身就帶著些歷史、帶著些舊味,不過,眼前那種斑剝陳舊,卻不是原始建築所顯露出的親切舊味,而是複製水泥建築似乎因為年久失修所顯露出的不舒服感覺。

  心中仍遺留著世界廣場的震攝,卻在一門之隔邊,開始感受到落差。畢竟,人工方式複製回真實的居住空間原本就不容易,也或許,小時候到了這種地方,會假裝自己就身處在遙遠異境的迷人氣氛中,但現在,很糟糕的卻是多了些嚴格批評。

  世界之窗裡,把想像得到的世界風景都搬了進來。不再去想那些大部分看起來並不逼真的模型,至少,想塑造出如此規模的模型建築群,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從美國總統山(Mountain Rushmore)走到德國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再從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走到柬埔寨吳哥窟(The Angkor Wat)。弔詭的氣氛一直環繞身邊周圍,至少,當在印地安區時聽見中國音樂,瀰漫在非洲民居空氣裡的是史特勞斯的圓舞曲,那種不搭調的環境直接影響了周遭感受。

  勉強不去思考,想像遨遊在廣闊世界裡,即使,所有的東西看起來其實是顯得粗糙不真切。

  《深圳》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情不是很好,想想出去走走。

  深圳的天很藍,對將近十二月的天氣來說,算是溫暖和煦。但耀陽開闊的城市裡,不知怎的總有一種莫名的蕭瑟不自在。

  到香港去。

  距離不遠的香港,天一樣是金陽暖溢。步出九龍塘車站,在路邊杵了許久,腦裡空空蕩蕩。熟悉的絕對狹小城市裡,感受到的卻是距離不遠的對邊另一個廣闊城市所沒有的自在活力味道。

  第一次手上沒有地圖,隨意遊晃。和著心裡的些許擔心,遊晃在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裡。擔心的不是迷路本身,擔心的是因為迷路而多走的路,讓穿著那個並不適合走路鞋子的腳更加痛楚。
  九龍城寨附近的老舊斑駁、黃大仙廟的香火鼎盛與滿坑谷的旅遊團台灣人、旺角附近擠到水洩不通的人潮,漫無目的的走著走著,看著城市新舊交雜變化的差異感嘆,也看著來往穿梭的各形各樣人們。
  從花墟道、花園街、通菜街走到上海街、廟街,從旺角、油麻地走到佐敦,想去看看海。黃昏的維多利亞港,已沒了白天的橙暖碧亮、也沒了夕陽西落的金黃掩映,但天色漸暗的港邊,映著對岸香港島邊光點璀璨的綿延摩天建築,是另一種壯闊景致。

  《深圳》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庫克(James Cook)船長在大溪地(Tahiti)奉命執行任務完成後,航海繞到雪梨(Sydney)南邊的植物學灣(Botany Bay)而使得歐洲海權第一次踏上遙遠廣闊的異鄉大地。

  很難說明仁宗若持續父親明成祖朱棣不管動機為何的海上巡遊(相傳是為了尋找建文帝),使得持續在1405年到1433的鄭和航海黃金時代能夠延續下去。或許,澳洲的歷史可能會是另一種樣貌,也或許,澳洲的歷史重心,會是掩映著印度洋落日餘輝的澳洲西岸,而非東南岸的雪梨(曾有文獻記載最早發現澳洲大陸的是鄭和的船隊)。

  或許,真切事實的背後,那只是種帶著樂趣的歷史臆側,即便真是如此,也不見得會得到想像中的結果。畢竟,中國人發明火藥,為了娛樂昇平,而西方人使用火藥,為了搶奪侵略:中國人造船遠行,為了宣化王威,而西方人航海探巡,為了利益佔領。

  即使,中國人先到了這塊美麗大地,也許又是令一種故事。但無論如何,幾忽不在記憶裡留下任何印像的西岸(West Australia)首都,確定是在劇烈蓬勃成長中。

  翻了不知多少次的十一月份國泰航空「Discovery」雜誌裡,是柏斯的報導。

  柏斯是「經濟學人(Economist)」所評選2006年世界五大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之一,也有著9.1%的年經濟成長率與澳洲最低的失業率,經濟的起飛,更使得柏斯的頂極房價超越雪梨。

  經濟發展的世界化與週遭區域的豐富礦產資源,讓過去沒沒無聞的邊垂城市成為注目焦點。即使從過去歷史發展上並未佔到優勢,城市本身還是在時空演進的參差交錯裡發出炫爛光芒。

  《Cathay Pacific, Taipei to Hong Kong, 高度10,363米, B777》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330緩緩劃過澳洲天空。週圍邊際,是大氣層折射陽光所延伸出的美麗深藍,飛機下方,是飄浮空中、在遼闊地面上掩映出清析倒影的片朵白雲。

  無垠大地的壯闊景緻,紅色的土地上,散著深邃碧藍的彎延河流,還有茂盛大片的墨綠樹林。

  心中其實有些矛盾,不久前剛紮實步履踏過的,是人口聚集熱鬧繁榮的城市。而後來,卻發現另一種能夠讓人沉浸其中、置身世外的,也許是腳底下那種粗獷美麗的化外原始。

  也許,對這片壯闊的紅色大地有著另一種期待,嚮往那種鎮攝人心自然美景的期待。

  《Cathay Pacific, Sydney to Hong Kong, 高度11,200米, A330》

  Sat Nov11 10:32 2007, Sydney Time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型碼頭(Circular Quey)的渡輪依舊往來繁忙,港邊的海水碧藍清徹,不遠前方歌劇院(Opera House)的圓弧屋頂,映著陽光反射出象牙白的閃耀光芒。

  雪梨(Sydney)的天空放了晴,青藍的天上掛著棉花糖般潔白的雲,雪梨港裡的靛藍海水閃耀著燦爛耀眼。不再是陰雨霏,陽光閃耀的天空,似乎使得整個城市鮮活了起來,蘭花楹(Jacaranda)樹的紫色花朵變得更加鮮豔嬌嫩,似乎,連海水的氣味,也變得更加怡人舒暢。海港城市的天,就只應該是這種燦爛的天。



  昨日在Bondi Beach沒法遇見陽光的心中陰霾,在走入岩石區(The Rocks)假日市集後暫時消彌無蹤。大形遊輪碼頭附近古老城區的假日市集,遊客熙嚷,空氣中滿溢的種庸懶歡愉。沿街攤上販賣的別緻獨特物品,使人流連無法離開。也許,應該多幾個星期假日才夠用。

  從雪梨港大橋(Sydney Habour Bridge)上眺望整個港灣,又是另一種獨特體驗。橋上,一邊是車緉穿流不息,一邊是港灣壯麗美景。海風吹切著橋,陽光的暖意蓋過冷冽,一邊往下望著深藍海港與美麗港岸,一邊往上望著膽大攀上圓弧橋體的人們,也許,懼高症的恐懼,大概永遠不會產生勇氣,在勁風疾吹的高聳橋身上找勇氣。



  想在美得讓人不想離開的城市多留一些,也似乎又在另一個城市留了些遺憾。或許,雪梨歌劇院裡的阿胥肯納吉(Vladimir Ashkenazy)與雪梨交響樂團(Sydney Symphony),還有充滿陽光朝氣的Bondi Beach,只有留待下一次。

  Sat Nov10 23:22 2007, Sydney Time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說,Bondi Beach有著雪梨最美的海灘。

  當市郊公車緩緩駛向地勢漸低的一方,眼前漸漸露出碧藍海平面與潔白沙灘的那一刻,才相信了這種說法。


  沙灘的起始,是滿佈鮮綠盎然的高聳峭壁,延著邊緣地勢而建的,是幢幢外型別緻獨特、有著美麗清析視野的公寓別墅。

  陡峭山壁下,太平洋強力水流打在巨大暗礁上,拍激出白色劇烈浪花。


  凶猛浪濤持續綿延到了半月形的白淨沙灘外。海面上,浮散著等待個「漂亮」浪潮的衝浪客,另一頭,延著岩岸而建的「Bondi Icebergs」俱樂部,一面是寧靜泳池、另一面卻是激浪拍打。

  厚實沙灘的對邊,是North Bondi岬上密集促擁的美麗房舍。沙灘邊連接兩端的道路另一側,則是連接著餐廳、衝浪店還有背包客旅店的五顏六色、滿溢陽光味道的各式建築。

  開闊美麗得令人心曠舒暢的景色,彷彿,這個地方就是為了活力而生、為了陽光而存在。不過,最大的缺憾,卻是少了陽光的天,連帶使得週遭的活力,也少了一些。

  Sat Nov10 1:43 2007, Sydney Time

  Fri Nov9 22:43 2007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國家,甚至城市,總是期望能夠將過往歷史盡善保存,以使得文化可被源遠流長的傳遞延續下去。

  澳洲的歷史,前半段其實有一大半是雪梨(Sydney)的歷史。在庫克(James Cook)船長在1770年發現澳洲的18年後,菲力普(Arthur Phillip)率著英國第一艦隊的十一艘船艦,踏上雪梨,開始了英國的殖民統治。


  雪梨博物館(Museum of Sydney)的位置,是澳洲殖民地所建立的第一個總督府舊址,也是澳洲原住民卡地哥(Cadigal)人與西方白人的第一個接觸點,同時更是第一艦隊流放罪犯的第一個地點。多重意義的歷史接觸點上,雪梨博物館的建立,似乎更能表徵城市的時空歷史交錯與過往新國家的濫觴。

  身子站著的腳底下,有著二百多年前的生活點滴與歷史陳跡,聽著菲力普總督帶著流放罪犯建立新家園的故事、陳列室裡掛著的是一幅幅雪梨發展的點點過往、而特展間裡的「Biscuit Factory」,則為已關閉的餅乾工廠而默默悼念。博物館裡的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平實,甚至連遙遠的歷史過往煙雲,也彷彿是正在身邊發生那樣的稀鬆平常。

  喜歡拿著城市的現在景致與過往建築相比較,那除了是觀察城市變遷與都市發展的重要參考,看著同一建築的今非昔比與顯著差異,也讓人有種思古情緒。

  看完雪梨博物館,有種意猶未盡,總覺得不應該那麼短暫的時間就逛完博物館,即使,對一座城市的歷史而言,博物館裡所陳列交付的其實已算是夠多。

  Sat Nov10 1:03 2007, Sydney Time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