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雄舊火車站改建成的「高雄願景館」,展示著這個城市的建設未來。濕地、公園與休憩造景,顯示著當初根基於重工業而興起的重度污染城市,回歸自然人居的純樸意象。

  漫步於現在看多了壯闊建築而顯得有些渺小的舊火車站後,記憶裡從小就是火車站前地標的紅通鯉魚塑像依然屹立著。然而,世界新舊城市發展蓬勃爭峰,各自積極塑造獨立特質,找尋與國際接軌完美利基的同時,「高雄」這個城市,似乎顯得有些遺世獨立、自外其中。

  仍未舊到保留某些歷史時空特質、令人深自玩味的城市,卻也未具發展成區域中心的蓄積潛能,高雄,似乎就在這種上不上、下不下的能見度不高尷尬氣氛裡慢慢蛻變、暗自成長。想起比利時布魯日(Brugge)雖不大但整座城市名列世界遺產的濃烈歷史興味、與身沐其中的悠閒輕鬆;想起上海比高雄願景館壯闊上數百倍的都市建設規劃館、高掛迎接2010年萬國博覽會倒數計秒的雄情豪志,高雄的城市定位與歷史角色,的確必須令人重新思考、重新反思。

  若說高雄沒有改變,似乎也是種不公平。但整體的改變總是覺得有種缺乏主軸、不知為何變而變的變。感受得到的,似乎是嗅不到設計風格品味的新火車站區域、還有舊家周邊曾經繁榮異常,如今雖仍不乏人潮,但感覺上卻帶些荒涼冷漠的大統商圈…


  繁榮城市的發展歷史緣由,不外乎是位居交通要衝、門戶口岸、特殊的宗教地位、特殊自然資源蘊含,否則便是國家政府租稅優惠、特色發展而實行的招商引賈,甚或是觀光歷史資源充沛豐富而招引遊客。除此之外,似乎難以一個城市沒了這些,能夠依據何種特質持續繁榮成長。當高雄港的蓬勃吐納榮景迅速消失、重工業構建而成的城市基礎逐漸凋零、商業建設見不著顯著爆發的平淡遲緩,高雄的發展,似乎只看得見中堅人口逐漸外移的滄桑淒涼,很難想像五年、甚或十年後的凋閉景象。

  或許,如此的觀點過於悲觀,也或許,當政客們在叱吒爭鋒、謀求私利的同時,還是必須為著這個長久充滿著草根性的在地城市,擘劃出城市的發展主軸與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