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忘了在哪又看到了關於「園區工程師」的詭異論述。

  不知從何時開始,「園區工程師」被描述成有著制式襯衫牛仔褲加上金框眼鏡、說話還得加些木訥結巴,不過一旦論述到化學氣象沈積速率膜厚,卻隨即眼睛一亮開始興意盎然;選擇出國旅遊目的地的最大意義在於去過國家的清單名稱與數目,好讓將來能夠與親朋好友社會大眾撇清強調自己絕不是那種足不出戶的曠兄宅男。

  不知從何開始,加上個「園區工程師」似乎總是會讓人更想瞭解這群大家認定為「無趣」卻「多金」的詭異群體,彷彿這群人裡面只要出了些文藝青年或放蕩不羈的個體,就是件多麼驚天動地了不起的平地一聲雷。至少,有人把某器官留在了愛琴海要強調是「園區工程師」,連某人失戀了帶著「小熊維尼」到夏威夷還是哪的不知說是癡情還是怎的舉動,也要加上個「園區工程師」。彷彿,這些事情就不該發生在「園區工程師」身上。

  多詭異的印象。

  幸好嚴格來說不算在園區工作過,若不算那間寫論文時混了快一年的後來因「四合一」而消失的公司之外,也不否認總是常會極力想撇清自己跟這個充滿「電子新貴」區域的關係,即使,那同樣是一件無聊至極的愚蠢舉動。

  不過,跟跟這種工時長工資少,又一天到晚被誤會坐領高薪的啥都不是「高科技產業低能黑手」工作一旦沾上邊,其實,再怎麼努力,大概都很難脫離那種會被自動貼上標籤的原罪吧!?

  至少,可以偷懶,就不想工作。可以遊玩,就要把握空暇。不為累積將來跟人「討論」自己休閒生活的那種日本家庭主婦「雷達文化」的炫耀虛榮,只為自己記憶裡得充實滿足,不為那種怕被人貼上宅男宅女宅車宅狗的宅標籤,只為讓自己生活裡多些刺激與感動。

  比起遊人熙嚷的碧沙觀光漁港,寧願在基隆小小漁港碼頭邊靜靜聞著鹹水刺鼻腥味,感受漁人漁船那種為了生活而帶些無奈的生命動能;比起過多人工景觀的淡水漁人碼頭,寧願在小村鎮的破舊巷弄裡,發現閩南建築山牆圓脊的淡淡驚喜;比起富麗堂皇的楓丹白露宮,寧願把時間沈浸在充滿成千上百愜意露天咖啡座與浪漫瀰漫的巴黎街頭;比起酒店裡的無聊笙歌狂歡,寧願漫步在新天地、南京東路與外灘,和在來往人群裡遙想上海灘上曾經有過的風華絕代與滄桑過往;比起凜冽天氣裡的溫熱暖房,寧願裹著厚外套涼著臉頰,體驗入夜後帶點璀璨、也帶點溫馨的寒冷首爾明洞聖誕夜前夕。比起到迪士尼樂園,還寧願踏實緩步走在香港藥材海味古董跳蚤市場街道上,感受充滿城市日常運作辛勤勞苦繁榮的旺盛能量。

  至少,生活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仔細去呼吸感受身邊的所有空氣律動與殷切感動,無關乎別人,無關乎標籤。

  也許,當生活被「園區工程師」化,一切都會變糟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go1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